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一线争夺总部企业正酣:最高奖1亿 挑战北上广深?
时间:2019-08-07 18:20:3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京加入!总部经济有多大的威力?

  又一个新一线城市加入了总部企业“争夺战”之中。

  据《南京日报》8月6日报道,不久前南京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2019-2020年新增100家总部企业行动计划》,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根据该行动计划,到2020年,南京全市新增总部企业100家以上,新建总部楼宇50幢以上,初步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城市。其中,对新认定的综合型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最高可达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自去年以来,包括成都、西安、重庆、青岛、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均出台了总部企业扶持计划。

  根据各地的认定标准,总部企业大多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跨国公司以及行业内排名靠前的领军企业等,具体类别则一般分为综合型、区域型和功能型总部企业。

  近年来,大公司将第二总部或区域、功能总部设置到新一线城市渐成风潮。2018年,小米第二总部落户武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优信集团决定将总部由北京迁至西安,阿里巴巴中西部区域总部和腾讯西南区域总部均落子重庆;2019年,华为全球存储总部落户成都。

  8月7日,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部经济本质上是“楼宇经济”,以极少的土地创造极大的经济价值,地均GDP产值非常高,而且多为高端产业,抗击打能力强,这是各地争夺总部企业的最大动力。

  新一线城市争相发力

  总部经济占据价值链高端,长期以来,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分享着总部经济的份额。

  北京社科院发布的《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统计,2013年,北京、上海分别拥有国内500强企业总部78家和42家,合计占全国的24%,远高于其他城市;2014年底,两地分别拥有外资总部企业259家和484家。

  拥有华为、腾讯等诸多明星城市的深圳,仅处于总部经济的“第二梯队”。2016年,深圳在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中提到,成立由深圳市领导牵头的专责工作小组,加大对中央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等大型企业的引进力度。

  广州也在2017年公布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符合条件总部企业,给与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扶持和奖励,最高奖励达8000万元。

  但自去年以来,总部企业争夺战明显地蔓延至了新一线城市之间。

  2018年2月,成都印发《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出,新引进注册的企业一年内达到成都市总部企业标准条件,可申请享受“引进来”奖励,总部企业入驻重点产业园,奖励总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

  西安紧随其后印发了《支持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其中,对于落户的金融业总部企业,最高一次性奖励6000万元;其他新落户总部企业,可获最高一次性奖励为3500万元。

  今年,武汉印发《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对于总部企业设置了落户、投资、

  经营贡献、办公用户补贴、土地支持等多项支持措施,其中,对于新设立的总部企业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的奖励;总部企业申请独立建设总部建筑物的,可按不低于项目所在地土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出让起始价。

  总部经济的“威力”

  总部经济有多大的威力?

  2018北京总部经济国际高峰论坛上透露出的一组数字显示,北京总部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3937家增加到2017年的4064家。2017年,北京总部企业累计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分别为七成、六成和九成,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新一线城市纷纷将总部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其中,成都提出,力争到2022年,总部经济对地方经济贡献占比超过20%。

  由上述各地的政策不难看出,地方支持总部企业的发展,一个主要的措施是“引进”,并为此给予了高额奖励。

  一位产业园区招商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城市之间招商引资的竞争很激烈,基本都需要给出优惠条件,但引进的企业成长得好了,又会在纳税、吸纳就业等方面反哺城市。

  总部企业给城市带来的,除了GDP、税收、吸引人才就业等直接贡献之外,还包括品牌效应。

  孙不熟告诉记者,总部企业很大程度也是城市营销的名片,并且可能带来其他关联企业或中小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去新一线城市,既有自身业务布局、扩张的客观考量,同时,新一线城市在产业配套、人才资源、综合营商环境等各方面的提升,为企业提供了天赐良机,有的企业不只是新设区域或功能总部,而是直接将总部搬迁。

  今年上半年,一家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套设备的企业将总部从深圳搬到了成都,该企业创始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方面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当地也有不错的汽车产业链基础,另一方面,成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都非常令人满意。

  孙不熟表示,像武汉、西安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大学生基数大,而且人力成本相对更低,加上城市营商环境逐渐完善,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总部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