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城建导致古迹消失 百年牌坊无搬迁方案
时间:2011-06-14 10:22:49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丁香乐 

  重庆晚报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主城区不少具有年代记忆的古建筑逐渐消失了。昨日(12日),重庆市考古所举办了“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在论坛上介绍了近年来已消失了的五个古建筑区域。

  读者或许还记得重庆晚报4月6日发的关于新牌坊余氏节孝牌坊的报道,为了给连接龙头寺到北环的红锦大道让路,这块存在了183年的古老牌坊面临整体迁移。

  两个月过去了,重庆晚报记者再次来到新牌坊,发现这块历经风雨的牌坊(如图)依然矗立在马路边,牌坊的风化已十分严重,支撑牌坊的几个基座,座身的石块有整体脱落的现象,基座边侧能清晰看到人为划刻的痕迹,甚至有人在上面打牛皮癣广告。

  住在附近的冷兴龙今年已56岁,他常常在饭后到牌坊处去坐坐,据他回忆,这里曾有一个寺庙,后来寺庙拆除了,这里就冷清了,到现在,就只剩下这块节孝牌坊孤零零地矗立着。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所长邹后曦表示,此牌坊跟一般的节孝牌坊一样,是古代朝廷用于表彰节孝妇女的,除展现古代民风民俗外,该牌坊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此前,相关部门曾对牌坊的迁址问题举行过论证会,有人提议将牌坊迁至现址的马路对面,但考虑到牌坊的文物价值及保护问题,此提案没有通过。

  目前,考古所表示将派专家对牌坊进行研究保护,不过,牌坊究竟迁往何地的问题,还在进一步考察研究中,重庆晚报也将继续关注。

  正在消失的古建筑区域

  据罗渝介绍,东水门、江北古城、两路口老街、石板坡民居、十八梯五个古建筑区域已渐渐消失。

  东水门

  东水门曾是重庆正东的大门,曾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周围的建筑多是具有重庆特色的吊脚楼。现在,城墙下的旧木房早已被黑瓦白墙的仿古建筑所替代。

  江北古城

  江北古城始建于东汉,曾为江北县衙所在地,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百年教堂,古城面积是丽江大研古城的3倍。现在,这片曾汇集了无数明清建筑群的地方,已建起了重庆市大剧院和重庆市科技馆。

  两路口老街

  相信很多重庆人都记得,在皇冠大扶梯对面的那一片两路口老街,曲曲折折的石板小路,路上还常常有挑着各种串串、“麻糖”叫卖的商贩,路旁的不少房屋还是木制的。2007年时,这里的不少古建筑都还在。现在,这里即将建起一片现代楼盘,形成一个新的商业集散中心。

  石板坡民居

  从石板坡长江大桥上走过的人,或许都曾看那里的吊脚楼建筑群落,一层层的老房子,错落有致。据了解,这里拟建一个城市公园。

  十八梯

  老重庆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而“十八梯”就是那条连接上下半城的老街道,这条老街具有浓浓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的、做裁缝的、打麻将的。去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十八梯拆迁改造”方案,如今的“十八梯”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丁香乐 实习生 付琳阁 记者 张质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