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对外合作部部长
我是做媒体出身的,我们刚刚做了一个文创板块。在做文创过程中,政府也积极推动,思考自己的文创应该怎么做,但往往除了把博物馆的东西挖出来,做复制品,再做一些设计之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比如各个古镇、各个主题的园区,做文创过程中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城市的灵魂,觉得别的地方有个什么样的楼房,自己也得盖一个,最好把天安门也搬到他们那里去,这样就可以跟北京一样了——完全是模仿,不知道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唯一的。
做文创板块过程中,首先要把自己本土的文化IP挖掘出来,因为那是在地文化的灵魂,也是整个城市和别人不一样的、具有吸附力的载体。就像平时我们一说到胡辣汤,最正宗的肯定是河南,到底是河南哪一家?这还不知道,肯定要去找,不同地方的好东西都集合在平台上,包括城市规划、建设、未来发展等。就文化行业来说,政府部门的人一定要真正有文化,尤其是审美、美学的判断,而不是说让某些领导干部拍脑袋弄出极其丑陋的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进行过普遍性的、系统性的视觉审美教育,这是其一;其二在文化的审美方面,许多东西被阉割掉了。现在,人们开始慢慢往灵魂、往心灵中寻找自己独特的IP,包括从方言里面去寻找那种温暖和吸附力。我做文创以后,经常跟我们的团队一起思考,也遇到了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未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包括政府,应该把自己城市的特色挖掘出来,一城一品。我们小时候到一个地方去是因为一个人、一个景点、一个吃的、一个故事,我们就去了。
比如丽江,留住了很多旅行者的脚步,到那个地方就不想走了。包括很多外国人,感觉在那里找到了一种生活方式,能够触动心灵。包括色彩,包括整个城市的环境、食物,包括整体的生存业态,留住了人们。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把城市里的房子卖了到丽江开客栈,在那里过着比较惬意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他们到那儿发现没有办法深耕下去,只能做小店主。
还是希望更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包括做政策研究的人,要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城市美学、视觉美学,包括文化、本土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多听一些行业人士,包括文化行业、艺术行业人士的建议,多跟他们做一些沟通,要不然城市可能会一点温度、一点个性都没有,还像几十年以前,所有人都穿着蓝和黑色调一样。现在包括很多公务员,连夹克衫的样子都是一样的。有的领导干部穿着稍微时尚一点,比如西装后面开帘,马上就会觉得不能在这样的环境穿成这样。我们政府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如果敢于从自身服装、色彩、造型等方面,敢于树立自己有活力,有时代感的形象,也许就能真正让人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