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将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在中西部培育新城市群,促进人口逐步地、自愿地、有序地转移到收入高、就业高、就业多的城市化地区。(6月9日《京华时报》)
经济发展离不开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当然更需要规划。新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规划,明确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有利于加强对国土开发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宏观调控。
根据规划,我国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并按照东、中、西和东北这“四大板块”,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四类开发模式”,这都涉及到土地使用问题。
按功能规划国土,特别是在中西部培育新城市群,前提应是牢牢守住土地红线,不得以任何理由触犯土地红线。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要求从长计议、加强研究、继续推进,编制历史性、危机性、战略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议强调,18亿亩耕地的“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不仅要管到2010年,而且要管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其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18亿亩耕地保有量是个底线,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绝对不能突破这个底线,以保障保障有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如果按功能规划国土成为一些地方按功利使用耕地的理由,土地红线的根基就会受到动摇。
出台按功能规划国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避免按功利使用,致使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变味走形,对18亿亩耕地红线造成冲击,以致使曾经作出的不懈努力前功尽弃。国土部门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后,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把每一种可能被钻的空隙牢牢堵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审制度,提高建设用地报批门槛,将巧立名目的违规用地挡在门外。此外,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征地、以租代征、违法乱占等进行严厉惩处,使按功能规划国土在执行中不变味不走形,18亿亩耕地“红线”牢不可破才不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