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荒成中国大城市顽疾之首 水资源开发利用近极限
时间:2011-06-08 15:47:27  来源:科技日报 

“都用十几年了,怎么说没水就没水了呢?”王女士抱怨道。原来,王女士所在的回龙观天鑫家园小区自备井水位下降,引发水泵发生故障,无法供水,五千余户居民至今已经过了5个月靠水车取水的生活。由于居民们抗议再打自备井,呼吁接通市政自来水,使小区供水陷入僵局。

说话间,王女士在小卖部买了一瓶矿泉水,喝了不到一半就扔进了垃圾桶,记者惊讶,“还有半瓶水呢,您就不要啦?”王女士不以为然地笑道,“没事儿,到办公室就有饮水机了,搁我这手提包里,背着又沉又不好看的。我就不信首都这么个大城市还能没水用,等‘南水北调’一启动就啥都不用担心了!”

有了“南水北调”,我们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哼着小调儿继续我们满不在乎的粗放式用水方式了吗?那么,我们口中呼着“可持续发展”,手上又该如何根治大城市的“贫水”顽疾?

“有需求不一定就能有供应予以满足,尤其是水资源!”尹明万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确实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缓解北京用水困难,不会闹‘水荒’,但并非一劳永逸。如果不对需求方进行长期的用水规划和管理,任由需水不加限制地、无休止地增长下去,总有一天,‘水荒’还会出现,仍将成为制约城市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的障碍之一。”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其实不仅是天通苑一处的自备井水位下降,根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去年北京平均降水量只有448mm,为枯水年,而今年到十月中旬也只有509mm,低于北京多年585mm左右的平均降水量,大量拦蓄和使用地表水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储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就会不断下降。”尹明万向记者介绍说,自备井主要就是通过汲取城市地下水来满足一些小区、企业等集体单位的需求。另外,由于环境污染使得部分地下可用水也受到影响,“地下井就像是一个漏斗一样,周围的地下水会集中流向中心最低处,如果持续超采,地下水位就会越来越下降,最后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近极限

说到人们常常议论的用水效率问题,尹明万说,这几年北京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从用水结构来看,2000年到2009年间有着明显的变化,曾经比例最大的农业灌溉用水量从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0.8%降至33.8%;工业用水从26%已经变成了14.6%,每万元GDP的用水量也从111立方米下降到19立方米,下降了82.7%;而城镇生活用水却反其道而行,从33.1%升至41.4%!“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92%,如果把外调水供水量也算在内,则达到93.87%,可以说几乎用到极限了,当地再没有多大潜力可挖了。”

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加大了用水缺口

北京本地资源的供给量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持续的、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更导致了水资源需求的巨额增长,加大了缺口。”据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的37.39亿立方米少42%,用水量却达到了35.5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长0.4亿立方米。人口增加能用多少水呢?尹明万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北京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58%,而净输入人口增长率为2.24% ,也就是增长的人口有86.77%都是净输入人口。按每个人年均生活80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计算,每年光净输入人口就需要增长3534万立方米的水量(200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972万),而北京本身还处在年均水缺口超12亿立方米的尴尬现状。

环境用水作为改善城市生态、高质量的景观用水,其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去年占据了全市总用水量的10.1%。但是,很多市区的湖泊、水渠却往往得不到市民的“善待”,各种垃圾在上面漂浮着,严重影响了水质,地下水资源也被破坏,水生态自然不平衡。

修建中水系统、征收阶梯式水费

“如果没有用水制度的约束,只是期待人们自觉,那么很多人还是会从自己的舒适度、方便性来考虑,浪费水的现象也就很难控制。”尹明万介绍说,由于北京很多高楼都是早期建设的,因此大多没有修建中水系统,如果是由企业现在加建,成本较高,所以很少有企业会主动去建设。“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可能会有所好转。”

另外,由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各级机关,非居民家庭用水由于是公家缴费,因此浪费水的现象更加严重。“考虑到这类单位的用水特点,安装节水装置非常有必要,对浪费水的单位、个人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不能流于形式。”对于居民用水实行严格定额或许存在一定困难,但或许可以像公共汽车上阶梯式收取票价一样,向普通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征收阶梯式水费。

外迁或关闭部分大型用水企业

“要想让水不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关键是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尹明万说,北京对企业实行定额用水有些年头了,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将一些大型用水企业部分外迁或关闭,首钢外迁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据了解,首钢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龙头,在北京每年的耗水量高达5000多万立方米,而首钢涉钢产业外迁河北之后,虽然新首钢每年耗水4000万立方米左右,但这些耗水主要通过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每天排出的大量中水,以及在当地设计的一个海水淡化工程,每年可淡化海水3000万立方米。这样算来,首钢搬迁将为北京和河北东部地区每年节水1亿多立方米。

注意节流,更好地向可持续用水靠拢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55项设计单元工程中,基本建成33项,占21%;在建67项,占43%。尹明万表示,南水北调工程预期能在2014年左右完工,在南水北调供水之前,北京水资源会越来越趋紧,因此短期特别需要注意节流,尤其是在城镇居民用水成主体并且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也要加强对过境水的上游管理,减少污染,保住这个水源地。同样的,北京也要做好本地的过境水的环境保护,让下游也能接着利用。”尹明万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可持续用水靠拢。

城市“大”,资源未必“广”

用水需求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但是气球到底能吹多大最后还是看气球本身材料的承受力,跟我们的主观愿望无关。“大”城市可能有很多的资源堪称丰富,文化的、艺术的、经济的等等,但是自然资源绝非如此。

曾经有人这么形容北京的水资源情况,“如果说全世界还有一瓶水,那么中国只剩一杯水,而北京仅有一口水。”当大规模的人口涌向城市,让城市越来越“大”的时候,于是乎,连这一口水都不再是一个人可以独享的了。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自己有消费进口商品的能力而骄傲,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要靠喝进口水才能保有美丽的大城市生活,那么大城市又有何吸引力,我们又该如何骄傲的起来呢?

新闻缘起

10月15日,为了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山西、河北两省向北京市集中输水的工程再次启动,此次调水总量预计达到4000万立方米,北京收水量2500万立方米。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当日,北京今年累计降水量为509毫米,相比多年同期的565毫米仍少10%。目前,官厅水库蓄水量处于偏少状态,密云水库蓄水也比去年同期少近1亿立方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