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05 13:10:4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朱昌俊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黑龙江哈尔滨市道外区武源街棚户区改造项目,从2011年启动至今,1700多户居民在外租房、借住8年,一直无法回迁。2017年,一期477套回迁房交付,原以为可以回家了,却又被拖了两年无法进户。雪上加霜的是,承载着更多回迁房源的二期工程,年初又因为五证不全被叫停。
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八年了,却依然无法回迁安置,租房、借住在外并交了钱的居民的心情可想而知。尽管个中原因有点复杂,但当地棚改办主任也坦承,政府对拆迁复杂程度和房地产市场形势预估不足是主要原因。换言之,这个责任,当地政府必须“背”。
就目前媒体报道所呈现的各方信息看,围绕该回迁房项目迟迟未能交付,有几个疑问和问题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回迁居民迟迟无法正常选房入住的另一边,该项目商品房销售许可中标明不得出售的回迁房,却已经有人入住了。这是否说明部分回迁房被当作商品房售出了?再比如,根据黑龙江省住建厅发布的信息,该项目开发商因项目逾期未回迁安置,已于去年7月被列入失信被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随即该小区二期也因五证不全被叫停,其中包含1000多套回迁房源。一期无法按期回迁安置,二期又五证不全被停工,该开发商的资质是否合规?而处罚和叫停施工后,居民安置问题,又如何妥善解决?
近年来,在城市棚户区改造推进的同时,有关回迁房的质量问题,也时有曝光。甚至在公共语境下,回迁房、安置房已经或成了“不靠谱”的代名词。事实上,此次曝光的回迁安置逾期项目所在的道外区,去年就被报道存在一个项目3000户居民9年无法回迁,一个安置小区回迁房一套房子一半是公摊面积的现象。一个区接连被曝出回迁安置问题,是否蕴含着某种共性因素,当地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近有媒体报道,2019年我国各地棚户区改造任务只有285万套,远低于外界此前450万套的预期,与2018年的626万套相比,今年棚改开工计划目标堪称腰斩。经历十年的棚改期,今年全国棚改出现明显降温,有着较为复杂的宏观原因。比如201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也就是说,根据既有的时间表,当前全国的棚改已进入尾声阶段,降温很正常。
但是,越是到后期,越要把握好质量关,警惕出现烂尾现象。同时,对棚改工作的考核,也要把居民的妥善安置率放在第一位。像外道区这样居民迟迟不能回迁的现象,应该严肃调查。
当然,此事中也还有另一个观察角度。这几年,有关东北的新闻话题热度不减,从经济转型、人口流失到“白菜价”房,都一再引发舆论聚焦。而像回迁房安置遭遇梗阻现象的发生,或许也是观察现实的一个注脚。个中缘由,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