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十二五: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性选择”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本届峰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主办。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兵弟,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国务院资深参事王秉忱等知名专家学者,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重点关注城市市(县)委书记、市(县)长或相关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国际友人等100余人出席峰会。与会人员就“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化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如何确定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等问题,结合我国的重庆、德州、天津北塘、顺德北滘、巫溪等实战案例与日本、俄罗斯、瑞典和几内亚比绍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在峰会上作工作报告。他系统回顾了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他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紧紧抓住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机遇,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努 力下,委员会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科研协作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大幅度提升。特别是《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中关于“半城市化”的专题研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今年举办的系列中国城市化论坛影响广泛,如“十二五”中国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论坛就具有很强前瞻性;在城市化案例库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今天发布的重庆统筹城乡案例、德州的和谐发展案例、天津北塘的新城市主义案例、广东顺德北滘的工业设计案例以及重庆巫溪的社会建设案例等都很具典型性与代表性。
峰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代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与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李秉仁在发言中表示:此前,双方在中国城市化论坛已经有了非常成功与愉快的合作,此次,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发挥各自在平台建设、政府资源、金融投资、专家资源、媒体资源、专业研究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既有利于双方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双方在城市化领域整体优势的发挥,也符合双方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自的发展战略定位,对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双方在城市化研究领域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峰会还以实践案例演讲、行业专家点评、台上台下互动的开放交流形式进行了主题论坛。论坛上,参加峰会的各界精英人士分别就“十二五”时期统筹城乡之路、低碳生态之路和新型城市化之路等议题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讨论。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认为,未来5年,我国将处于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特殊性”至少有三个方面:我国将由生存型阶段步入到发展型新阶段;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导向;从以投资为主导转为以消费为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藩篱,加快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峰会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了《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白皮书)。白皮书按城镇非农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城市化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3.28%,较2007年的32.93%,提升了0.35个百分点。而国家统计局按全国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5.68%,两者之间的差值高达12.4%,涉及人口达1.61亿人之多,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二元户籍体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至少有2000万的农村人口将变为城市人口。如何让农民工“进”的来,“留”得住,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难题。
峰会揭晓了中国城市化进程2010年度表彰榜单——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贡献力人物奖、中国城市化典范案例奖项、中国低碳城市化贡献力地源热泵品牌企业奖、十大活力省会(直辖市)城市奖、十大活力地级以上城市奖、十大活力县级城市奖。此外,兰永安、黄志成等还获得2010年度优秀农民工代表称号。
据悉,中国城市化作为21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事件之一,已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中国的城市化战略研究,并与多国城市化研究机构、高校、政府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竭力为中国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记者 宋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