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600亿元污染防治资金怎么花?李干杰划重点
时间:2019-03-12 11:48:57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陈泽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时点上,我们深感肩负的重任和使命。” 3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需要资金保障。财政部部长刘昆在3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资金600亿元,同比增长35.9%。与此同时,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仅仅靠加大投入还不够。以往环境治理中,政府承担的责任较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

  值得一提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和“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放到了与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污染防治离不开绿色产业和生态修复,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将绿色环保产业和生态修复提到与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达到良性循环。

  加大污染防治投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财政污染防治资金逐年增加。财政部副部长刘伟3月7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0亿元,是2013年的4倍,“主要抓住散煤治理这个‘牛鼻子’,突出在京津冀一带”。

  财力有的放矢,蓝天保卫战成效渐显。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9.3%。

  “蓝天保卫战的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但是,确确实实还是感到压力很大,形势不容乐观。”李干杰总结,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面临五个方面困难:思想认识的摇摆性、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工作推进的不平衡性、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和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影响的不确定性。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2013?2018年,6年的空气治理过程中,很多地区空气质量实现了较大改善,但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污染反弹,需要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 马军建议。

  为“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具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李干杰在记者会上分析,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污染排放,包括工业、燃煤、机动车和扬尘;第二是气象条件;第三是区域传输。李干杰特别强调,“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不要自满松懈、放松要求,搞不好就会反复”。

  在水和土壤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具体任务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快治理黑臭水体,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

  此前,时代周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8年底,36个重点城市直接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投资累计达1140多亿元,共建设污水管网近2万公里、污水处理厂(设施)305座。

  总体上看,今年,在大气、水和土壤防治方面,生态环境部立下的军令状分量颇重、难度不小。为打好今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家财政加大了相应资金的投入。3月5日发布的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污染防治资金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35.9%,创近年来新高。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占大头,分别达到250亿元和300亿元。相对而言,土污染防治资金仅有50亿元,但增速较快,达到42.9%。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除了加大投入,机制建设更重要。”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现在政府承担的环境治理支出责任偏重,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今年,要把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清楚。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今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变化。李干杰表示,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依法履行环保责任,依法运行达标排放,是企业应尽的职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重视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马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的要求,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管能力提出了较大考验,需要更精准地监管,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问题,同时又要防止一些高污染企业浑水摸鱼,导致污染反弹。”

  自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实施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因为担心被问责,出现了不分青红皂白、紧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的现象。李干杰坦言,一些地方、一些时候的确发生过“一刀切”,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坚决制止,因为这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没好处,相反影响很不好,“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

  除了“一刀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不少人士担忧一些地方会放松环境监管的力度。李干杰表示,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如果发现哪些地方该做的事、能做的事,不做,为了一时的利益,让保护为发展让路,将盯住不放,该追责的要严肃追责。”

  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如何支持地方和企业落实各自的环保责任?李干杰表示,在对地方的支持和帮扶方面: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技术方面的帮扶。例如,将派专家组到长江经济带沿线58个地市进行支持,帮助地方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继续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工作。

  在支持企业方面,李干杰在记者会上认为: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二是主动为企业治污提供技术上支持和帮助;三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使企业绿色发展有更大的内在动力。

  加强生态修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作为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一项。与去年相比,今年不仅强调推进污染防治,还首次将“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和“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放到与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

  “污染防治离不开绿色产业和生态修复,三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将绿色环保产业和生态修复提到与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达到良性循环,“一方面,这与机构改革之后,理顺了生态环境领域管理体制关系有关;另一方面,随着绿色发展方式理念的深入,全方位改善环境的要求也更为紧迫。”

  “中国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污染防治的任务比较重,当务之急是要把污染控制住。但同时,也应该着眼于长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马军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正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最终会进一步扩大环境治理的投入,达到良性循环。绿色产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让环境治理过程更加可持续。

  李干杰在3月11日的记者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夯实三大基础,分别是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三大基础既是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