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绿色GDP也叫可持续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绿色GDP与GDP】
英国经济学家沃夫德曾尖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物质资本增加而环境资本在减少,总体资本就可能是零值甚至是负值,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
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由西向东不断蔓延,但这些在GDP中没有反映。阿联酋等国家靠出卖石油、木材等资源维持GDP增长。若干年后,资源卖光了,又会怎样呢?这样的GDP能是社会实际财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吗?
从社会角度看GDP,它将积极产出和消极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经济指标之中。例如,教育、服务于老人、小孩的劳务所得与制造武器、香烟等具有同等价值。从环境角度看,它把自然资源当成了自由财富,随意掘取和使用,而对资源耗竭及经济活动造成污染带来的资源质量下降却没有考虑和反映。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可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而诸如家务劳动、妇女生育、志愿者服务等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非市场经济行为,却被摒除在外,部分或全部地忽略。
而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这一指标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也就是说,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发展历程】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围绕着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研究机构一直在进行着艰辛的理论探索。80年代初,世界银行提出“绿色核算(Green accounting)”、“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概念。90年代初,只有挪威要求在财会年报中披露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采用的计量方法。然而不到10年,许多国家已非常重视绿色GDP的实施,即从GDP中挤出水分——环境污染负债、生态赤字和资源损耗等,如建设一个工厂需砍掉一片森林,那必须在另外一处种活同一片森林,才允许开工。
【绿色GDP在中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储蓄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83%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居于第2位(仅次于非洲资源国家博茨瓦纳)。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换句话说,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
另外,如果仍然是以GDP来决定干部晋升,评价其优劣,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变成不可能,甚至是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绿色GDP的实施。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2005年2月,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在10省市启动。然而在核算试点中遇到了一些预期的技术困难,试点省市的进度也参差不齐,这说明微观制度的实施还要有一个过程。今年3月初,全国390位县委书记进入中央党校集训“绿色GDP”。有专家表示,县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此举体现了中央高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高度重视,意义非同一般。等等这些举措都表明,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一定可以以“绿色GDP”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