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之所以叫他们“新生代”,是因为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
【特征】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特征表现为:
——农村观: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农业常识。
——城市观:“城市梦”比父辈更执著,城市认同感较强,生活方式城市化,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
——消费观:个人消费支出较大,约68%的人收入主要用于自己的吃穿住行,约70%的人拥有手机或小灵通,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文化娱乐和电话费上,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这是不同于父辈的显著特点。
——就业观:与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作为第一目标,以建筑工地作为聚集地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目光则投向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职业期望值较高。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市民化的挑战】
有专家表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而又现实的挑战,是尽快解决第二代农民工也就是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突出表现在:
1、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农民工有着不同的阅历和自身不同特点,导致他们追求目标、偏好等不同,因此,仅仅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的传统研究方法不能了解当今农民工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新生代农民工因为他们的效用和目标函数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劳动供给函数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点与厂商需求之间存在“缺口”而出现所谓的“民工荒”现象。
2、找不到归宿感的“两栖人”。在心态和观念上,第一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农民,新生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过高的期望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3、市民化问题如不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是更需要市民化也是更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因为个人、制度和市场等多方面原因依然滞留在农民工队伍中。有专家表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越来越大,如果长期不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看不到打工通向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时候,打工的意义会轰然坍塌,由此,身份的不认同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这正是我们从富士康员工走上“不归路”背后看到的深层的社会和结构性原因。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市民已成为当前加速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