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富士康13跳、本田罢工说明了什么?
时间:2010-07-07 13:26:29  来源:城市化杂志 

富士康,伤心地何不逃离?

生命易逝,无有夏花之灿烂,只在某个角落寂静凋零。又有人坠楼了,又是在富士康。这样一个地方,具有让人绝望而决绝的力量。飞转不止的机器、紧张忙碌的工作,不经意间偷去了工人们心底的留恋。于是,自杀的种子早已植下,告别不过是“困倦”在某个节点的爆发。富士康“十三连跳”,已然不是巧合。个体悲剧循环至此,其后必然存在既久且坚的诱因。这是一家企业的耻辱,这是整个社会的不幸。

警方调查已经有了结论,家属也表示认可,但我们的反思与追问远没有结束。两天来,太多的人,试着以各自视角剖析这场离奇。指摘资方者,痛陈富士康企业文化冷漠,对员工缺少关怀;研究代际差异者,直言80、90后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孱微;关注体制者,认为如今分配格局欠公平,辛劳至此收入亦寥寥;深究问责者,批判劳动监察部门履职缺位。凡此种种,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深刻!

“十三连跳”的悲剧,掺杂了太多纠葛,视为诸般矛盾的综合体亦不为过。或许求因本就无解,因为我们不知道里面发生的一切。真正有价值的追问是,为什么不出来呢?逃离那个让人胆颤的工厂!一个让人求死的地方,难道值得留恋?坠楼如此频繁,该厂却依旧人气兴旺,本就是个吊诡的现象。市场是开放的、工人是独立的。为了给自己创造希望,为了不至重蹈覆辙,有太多理由选择离开。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食堂依旧拥挤、宿舍从未空置、求职者继续趋之若鹜。

“劳工荒”尚待缓解,理论上工人们不会无地可去。之所以“迷恋”富士康,想必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这是一家工资标准且及时的公司,有完善的保险、休闲设施,甚至建起了“发泄吧”。然而,去别处会怎样呢?会有如此“安逸”吗?显然,没有谁能给出乐观而自信的回答。富士康尽管不是家让人满意的企业,但至少不算很差——相对于大部分企业的失范而言。

工人们是自由的,谁也不能阻挡他们离开富士康;工人们又是不自由的,因为除此他们别无心仪的去处。富士康的员工,视域所见看不到改善命运的出口,因为他们的待遇已然近乎“业界最优”。但即使是这样的“最优”,也仍然让人失望。长久以来,劳动力市场对资方太过纵容,导致工人处境普遍困顿。所以,若要“坠楼事件”画上句号,必得从提高全行业用工标准做起,至少要让年轻人有选择的余地。当工人待遇普遍提高,谁还会留恋富士康?当太多人离开,富士康还会这般安之若素?

是富士康病了,还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

富士康员工跳楼问题到底是企业的问题,还是社会系列问题的另一种反映呢?是富士康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了,民怨反而增加了,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发表了真知灼见,然而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解决,反而不时地变换形式出现,也许下一次又将以“跳楼”以外的其它形式反映出来。因此如果我们不深入地看待这些问题,并对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采取对策的话,那么震惊社会的热点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现在看起来,要从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仍然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有轮换出现的热点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当今社会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结果。就连政府也成为利益集团,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没有代言人。就拿富士康来说,一边是跳楼,另一边每天还有数百人涌向那里成为“工厂的奴隶”,尽管谁都知道那是一个血汗工厂,工作和生活环境极其严峻,然而那里的工人只能选择沉默,否则就是跳楼!

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热点问题,比如校园暴力事件、房价问题、城管暴力执法、暴力拆迁、劳动者收入低等,根本上是缺乏相应的机构和组织来帮助和维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来替他们撑腰作主,所以说仅仅让社会的舆论对其施压,做一些防范的措施根本无济于事。

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广大的工农等弱势群体要能够自觉,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特别是像工会、妇联等这样的组织,能够挺身而出,能够更多地代表广大企业员工的利益,敢于对富士康说“不”,敢于对类似的热点问题的暴露说“不”。只有一些机构和组织成为职工民众等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才能够促使社会扭转这种状况。关键是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等一些能够帮助弱势群体的维权组织,使其敢于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据理抗争,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促进改变社会的现状!

从富士康到本田:产业工人的觉醒!

富士康“13跳”不仅刺痛了富士康,也刺痛了中国的制造业,更给世界惊世骇俗之感。富士康的问题不是富士康的专利,富士康是中国所有企业的代表,因此富士康问题是社会问题。跳楼事件接踵而至,在公安介入后、在政府介入后、记者卧底后、老板道歉后依然跳楼不止,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事件后所采取“一切措施”并未找到事件的根源,也就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事件的症结所在就是没有处理好“人”的问题,企业、政府为利润,把一切“人性”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

为何采取那么多的措施,不仅毫无效果,而且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因就在于各方介入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人的问题,而为的是平息事件,为的是“不再跳”,为的是地区的所谓稳定,为的是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的是那些看不见、又大的不能再大的“面子”。人的问题,依然被漠然视之:一跳、二跳…七跳、八跳相关部门无人关注、无动于衷;九跳深圳地方政府、公安介入,结果是自杀、原因复杂;记者卧底后,坦诚存在心理问题,不敢下“血汗”结论;十跳,郭老板姗姗来迟,且不以为然、极不情愿,只是心痛的添置150万平方米的防跳网,以“摔不死”为原则,并爆出企业的“不许跳”协议,等等。

事态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有点覆水难收,打工者和国人的愤怒终于爆发,原来打工者的顾及、担忧,统统化作愤怒的力量,为自己的“生存”与“尊严”而战。地方政府难、富士康难,难在如何收场?如何向国人和世界有一个合理、且能让人信服的交代。

“富士康”事件还在喧嚣之中,又闻“本田罢工”。与“富士康”员工的无奈、无助的“跳”相比,“本田”员工的“不跳的”抗争是明智之举。“本田罢工”事件无疑受到“富士康”事件的影响,对自己被“奴役”身同感受,也正是各方的介入增强了“本田”员工抗争的信心与勇气。但“本田罢工”只是一种“民间”的行为,缺少组织性,于是也就缺少彻底性和革命性,必然导致“罢工”的不彻底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前段时间,欧洲“汉莎”航空事件,以工会的强硬态势,博得劳资双方的“和解”,为会员赢得利益。在目前的中国,工会这一维护员工的组织,已经形同虚设,职能弱化的荡然无存,甚至成为企业“管理”劳动者的“帮凶”。

我们不希望出现全国的“大罢工”,但我们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牺牲劳动者的生命与尊严。在“富士康”和“本田”事件中,一部分人已经成为“维权”的受害者,有关部门开始“协调”,我们怀着天真的美好的愿望,期待一个能慰藉人心的结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