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巴黎下水道:城市拓展地下空间的奇迹
时间:2010-05-10 16:23:0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秦小东 

1d24575b945423385baf73d32291df1a.jpg

城市下水道的楷模

提到下水道,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污秽、臭气熏天和浑身湿漉漉到处跑的老鼠。世界上许多城市的下水道的确如此,但巴黎是个例外。巴黎的下水道不仅没有“脏、乱、差”的影子,而且是巴黎的一个旅游热点,是巴黎人的骄傲。

一些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竟达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此外,下水道井盖多达2.6万个,有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还有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负责清理维护……正因如此,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已成为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项目。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作为国际大都市,巴黎一直在想方设法利用现有空间,可谓“上下而求索”。地上,埃菲尔铁塔高耸入云,而正在兴建的“灯厦”更有望成为巴黎的新地标。地下,巴黎的地铁技术世界领先,线路四通八达;而巴黎下水道设计规划科学,功能完备,更是堪称各大城市的楷模。

下水道对于防止巴黎雨天积水功不可没,它保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巴黎下水道网络中,有2个电脑控制的污水压力提升厂,它们能加速废水的流动,同时负责大量垃圾和泥沙的清除;11个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来保证经过马路又流回到塞纳河水的质量;50个专门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

巴黎下水道每天要处理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同时,巴黎市民饮用水的50%是通过地下管道输入的。事实上,巴黎的下水道不仅仅是一个阴沟,而是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以及一条气压传送管道。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是顺着城市的道路修建的,也就是说每条道路下面都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排水沟,整个排水系统就像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它通过四通八达的供水管道向城市的每家每户输送自来水;紧挨着供水管道的是同样粗的排水管道,负责将各种生活污水运出巴黎。

世纪前的卓越创举

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这与当初设计者的科学规划是分不开的。在此之前,巴黎大部分的消费用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有时河水污染形成的甲烷气泡直径达到1米,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最终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瘟疫。净化巴黎的环境是当时的第一要务。

时任塞纳省省长的奥斯曼男爵设计了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

然而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欧仁·贝尔格朗。1851年,贝尔格朗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设计了将废水排到郊外阿谢尔野地的方案,并且为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

贝尔格朗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沉沙的机械,采用将水截流,然后利用水的“冲刷”效应将下水道中的垃圾、沉沙或淤泥集中到某几个地方以便清除。在没有电力供应的下水道,这些设备至今仍然是下水道工人的劳动工具;其次,他在所有的小下水道中设计建造了蓄水池,使水的流量有大有小,强化了冲刷效应;第三,他重视废水清沙,保证了后来下水道的畅通。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了长达600公里的地下水道网,而位于阿谢尔的面积为5000公顷的污水净化场也成为当时的“模范花园”——生长出法国最大的蔬菜,那里的植物也格外葱郁。1894年时,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饮用水供应、废水排泄均采用封闭形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了污水工业净化改造工程,工程于1935年启动,1947年结束,主要是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厂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进一步扩建并完善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当年贝尔格朗设计排水道的理念今天仍然在广泛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将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的次数。

先进的清洁与维护

巴黎下水道的管理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段下水道都有名字,它的名字与上面的路名是对应的。养护工人可以沿阴沟两边人行窄道到达任何地方。

下水道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100多年前贝尔格朗发明的办法。下水道的大部分管段的流速大于每秒0.3米,但仍然有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水道。这是因为巴黎的供水系统分为饮用水和非饮用水。非饮用水主要用于冲洗马路、浇花。污水中所含的泥沙如果不清除,会造成排水道堵塞。因此下水道中配备了清砂船,大的十几米长,几个人合力操作。船体整个钢铁结构,像拖船一样扁平。小的清砂船1米多长,单人操纵。

另外,在断面比较宽、流速比较慢的阴沟里放置了直径约1米,外表像木酒桶,由木条拼成的巨大木球。它看来简单但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木球的放入使水流宽度变窄,压力增大,流速加快,便冲走了沉积物。大木球在主干道走,漂流17公里的距离要花整整7天的时间。

在保留19世纪残存物清除技术的同时,近年来,巴黎市政府还积极采用新技术,包括虹吸管、高压水柱和处理砂石的专业卡车等,同时大量使用现代技术管理排水道,包括以地理信息系统定期观察地下水管道状况、追踪是否达到需要清除的程度、每年固定对各段管道作两次检验、并建立数据库,以便在订定管道系统维护政策时加以参考。

在横穿市区的塞纳河河底,有7条自动虹吸通道,它们将城南的废水引到城北。巴黎市区有2.6万个下水道盖口,其中1.8万个是可以进人的。为确保大众卫生的安全,巴黎市政府最近决定推行全面更换含铅管道的计划,以避免金属铅渗进水中。

在巴黎,总共有1300多名下水道维护工,他们负责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抢救掉进排水道中的人,也负责灭鼠、监管净化站等工作。清洁工也是导游,他们身着绿色工作服,头发整齐油亮,彬彬有礼的态度不亚于博物馆的导游。

保持排水系统的清洁与正常运转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地下排水系统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世世代代都从事这项工作,由于劳动强大极大,很多人到50岁时就因为各种疾病而不得不退休。当然,高强度就意味着高收入,因此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工作人员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各类遗失物品,包括犯罪凶器和人们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贵重物品。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这类求助电话,而寻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都尽可能多的接种各类疫苗,工作时穿着特制的长靴。由于爆炸性气体很容易在排水道里聚集,他们工作时携带着气体侦测仪,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

“市政工程地下部分”

事实上,巴黎下水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水道,而是“市政工程地下部分”。被法国人称为“地下城市”的巴黎下水道,还兼有其他各种功能。

巴黎人花了126年的时间才修建起的下水道,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每天有120亿立方米的水经此净化排出。有趣的是,下水道下部流动的是废水,上部则排列着粗细不同的管道,其中包括饮用水、非饮用水甚至还有通讯设施管道。
此外,国民议会的议员们至今仍利用架设在下水道内、连接议会和官方文件出版社的两条特殊管道,将议会通过的法律用“一股风”“吹”送到出版社付印、出版。气压传送管道长3公里,用此方式传送文件需要3分钟。这方式过去是最快的,可在传真这么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法国人仍保留着这一古老方式。

巴黎的下水道一般位于马路下方,基本上都是石头或砖混结构,十分坚固。主体内部十分宽敞,平均宽度在三米以上,高度也在两米以上。实际上就是一个宽敞的地下隧道。现在,下水道像河一样可以行船。昼夜灯火通明,不失为旅游的好去处。

下水道底部是一条四通八达地下河(水渠),主要是排放雨水和经过处理的污水,所以在法国的下水道里一般不会有臭味。上部有各种管道,管道总长度达到2100多公里。在下水道两侧是高出水渠一块、宽度不低于一米的供维修人员行走的过道,在过道上方沿着管壁敷设有各种市政管线,现在已不仅仅试自来水管线和污水管线还有采暖管线、燃气管线等,现在还敷设各种电缆桥架,如照明电缆、通讯电缆等都可以在里面轻松敷设。

沿着过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阀间或者维修间,里有各种阀门、开关、计量仪表和维修工具。在地下河中的小船就是为维修工人巡视和维修管线和电缆准备的。在下水道上部每隔一段距离就是出口,维修人员可以沿梯子进出。

在法国的下水道中还有独立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只要将下水道中的照明灯打开,即使是晚间也可以进行维修工作。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相当巨大,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却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这样的“市政工程地下部分”中,任何一条管线发生泄漏、电缆发生短路或者出现其他的故障,工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地下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向其他国家一样挖开地面、切断交通后再进行处理。

从“下水道”到“旅游胜地”

距今140多年前,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经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巴黎下水道仍是一个神秘的场所。如果知道自己的下面是个可怕的大地窖,巴黎会感到不安。”雨果笔下的人物曾多次从下水道逃生,《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就是利用它避开了警察的追捕,救出了进步青年马里尤斯。如今的世纪当然不再是雨果的世纪了,巴黎下水道也不再是个“可怕的大地窖”,想像力丰富的雨果也不会想到的是,这个“神秘的场所”竟然有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下水道博物馆”,这个总长2347公里的世界上最长最现代化的下水道成了巴黎人的骄傲和外来游客的观光胜地。

巴黎下水道既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法国独特艺术和文化的混合体,是现代巴黎的有机组成部分。巴黎下水道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地下给排水系统,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现在每年有十多万人来此参观学习。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一个完全不同,却又能与巴黎美丽市景相媲美的全新的、充满艺术与文化的世界。

巴黎下水道四壁整洁,地上没有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的街道相媲美。置身其中,人们不会闻到预想中的腥臭味,只觉得有股淡淡的土腥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里面行走,也不会被弄脏,与在卢浮宫中行走并没有什么两样。

巴黎下水道的入口在埃菲尔铁塔东侧,地处巴黎市中心。在正式进入下水道前,游人可参观入口处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和实景了解巴黎下水道的变迁和概况。之后,游人便可沿着螺旋铁梯走下去,再经过一段窄窄的巷道,便来到下水道。
巴黎的下水道十分宽敞,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游客们乘坐改造过的排污船,沿着排水道进入到巴黎的地下世界,每隔一段路,就会看到一个通往地面的铁梯,它们都通往街边的阴沟盖。墙上还有许多粗细不同、用途不一的管线整齐排列。

排水道里有很好的照明设备,路况畅明、通达、寂静,每条下水道两侧都贴有许多相关图片,指明路径,很像地铁站的线路图,每走过一个“驿站”,都有工作人员在游人的门票上盖个戳。排水道两旁还设有一些纪念品商店,它们以实物和照片的形式构成了“下水道博物馆”的展览长廊。

自古以来,法兰西民族是一个爱“挖洞”的民族。巴黎老城本身就是以挖地下的石头建造起来的。四通八达的地铁、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道、大面积的地下商城、停车场、隧道、地窖、各种管线以及古代遗弃的矿穴,使得巴黎的地下快被掏空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巴黎的历史在地下”似乎并不为过。

如今,地下空间也是巴黎文化与创意的聚集之处,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诸如电影院、酒吧、水族馆、闭路电视等大众娱乐设施都纷纷到地下世界安营扎寨。而巴黎下水道这项伟大的杰作,既是工程技术与法国文化的结合,也是现代巴黎作为“魅力之都”的有机组成部分。“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成了巴黎所有旅行指南推荐的必游景点之一。近年来,凡来巴黎的人多半都会到此一游。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