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聚焦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要治好 用足这三招
时间:2019-01-21 14:39:45  来源: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张,治理日益复杂。如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就此,专家支了三招:一是共治,纳入政府、公众、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促成立体化治理模式;二是精治,用智能化推动精细化,用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三是法治,完善相关法规,并依法执法、规范执法,营造城市治理的法治氛围。

  共治

  告别单一主体

  构建立体网络

  交通拥堵日复一日、大拆大建循环往复、城中村脏乱差难整治……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城市病”时有发生。

  “导致‘城市病’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治理体系滞后,突出表现为城市治理主体过于集中和单一,片面依赖行政主导。”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认为,现实中小至道路两旁的树种选择,大到交通路网规划,往往存在随意性过强、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此外,行政主导的单一治理结构,也难以解决城市治理的统筹难题。有时候,部门利益的影响难以避免,政府内部“横、纵”不协同的问题也会存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王名看来,这一论述为创新城市治理体系提供了指引。他将城市治理分解为3个子系统: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治理,以社区为载体的社区治理,以行业、社群为主体的社会治理。后两个子系统的运行,尤其需要城市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作用。

  “城市治理长期存在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即认为城市治理仅是政府部门的‘内部事务’,却往往忽视了其他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城市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人,必须把保障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把最大限度激发市民参与作为出发点。”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丁志宏认为,当前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下沉到社区,社区治理已然成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必须构建新的治理体系,纳入政府、公众、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促成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治理模式。同时,加强制度设计,保证公民参与城市治理有章可循。公民也应形成正确的公民参与理念,依法、理性、自主地表达对城市治理的意见建议。

  精治

  既重规模速度

  也重质量效率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多,一些尴尬却经常出现:有的市政道路修好后,长期没有命名,缺少交通指示标志;有的井盖丢失、路面塌陷,雨天走过深一脚浅一脚;有的社区周边停车位严重不足,双向车道被挤成单向车道,消防通道也被堵死……

  “强调规模和速度,轻视质量和效率,城市‘傻大粗笨’,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不足,是城市治理面临的一大困境。”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彭勃看来,城市精细化治理困境的症结,在于仍沿用简单化的治理逻辑应对不断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一是线性逻辑,认为治理行为和治理结果之间存在固定逻辑关系,将复杂的社会因果关系简单对应——例如缺钱就给资源,人手不足就配编制,而从条件到结果之间的复杂内容被遮蔽;二是“绩效饥渴”,从绩效考量角度“显著性”高的问题,就容易被重视,体系性、趋势性、隐含性的重大问题,则往往被忽视——例如核心区域修得富丽堂皇,而紧邻的老旧小区却破败不堪;三是“治理洁癖”,过于追求秩序和整洁,没有统筹施策,兼顾其它需求,导致城市多元性、包容性和便利性降低。

  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家们普遍认为,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智能化将是带动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有效途径。

  “例如某个城市0到4公里出行比重是40%,而步行分担率和自行车分担率之和是28%,两项数据相差较大,就可以据此得出该城市的交通结构不合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表示,过去获取这些数据都需要人工调查,如今依托信息化技术,能更加准确、快捷和全面。

  “大数据日渐普及,完全可以把数据转变成城市治理能力,实现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丁志宏提示,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也要避免治理过程中形成数据安全问题和数据依赖问题。

  法治

  严格依法执法

  解决管理两难

  把公共绿地占为私家菜园,把公共道路占为私家车位,把公共楼顶占为私家阳光房……近年来,随意侵占公共空间、私搭乱建的现象屡见不鲜,违章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违章建筑虽然违法,但由于牵涉群众切身利益,拆违面临不少抵触情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希望严格依法拆违,却因为牵涉部门广、涉及法律多、执行程序繁琐等等因素,要付出巨大执法成本,收效也打了不少折扣。

  与拆违困境相类似的,还有城管执法问题。城管执法任务重、要求高、手段缺等内部压力,与市民现实生活需求、执法环境欠佳等外部环境并存,使得城管执法长期面临尴尬。

  此外,在城市治理涉及的油烟、摊贩等问题上,住户既想没有摊贩、油烟等影响生活,又想购物网点多、物美价廉,所以希望把摊点设置在别的小区附近。怎样兼顾管理秩序与群众需求,也时常让城市治理面临两难选择。

  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看来,导致上述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城市治理体制规范化、法治化方面仍存在不足。目前,涉及城市治理工作的有关规定,散见于相关的60余部法律、规章中。城市管理执法依然存在法律依据不够充分、部门职能交叉混杂、执法程序不够清晰等问题。

  “执法时,为了避免冲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担当、不作为;或是简单粗暴,不讲程序、艺术,无原则、乱作为,现实中,这两种现象都存在。”刘俊海表示,行政机关应该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树立法律权威,维持城市管理秩序,营造浓厚的城市治理法治氛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