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污染事件】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地跨豫、皖、苏、鲁四省35个地(市)、158个县(市、区),全长100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80年代,水污染事故频发,水质恶化加剧,给沿淮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90年代则是淮河水系遭到重创的时候。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危急情况下,水库管理方决定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掉。洪水所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洪水过后河里鱼虾尽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淮河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投资了600亿元治理淮河水系。时至今日,尽管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削减,但由于污染物的长期积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排污量来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居高不下;从水质来看,淮河支流总体上仍呈中度污染状态。
【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被直接排入沱江,导致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百万群众饮水被迫中断,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在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重大的水污染事故之一。
事件发生后,调查组发现,造成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吨合成氨及氨加工装置进行增产技术改造时,违规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于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对该技改工程投料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厂流入沱江。此外,川化股份公司在日常生产中忽视环保安全,在同年2月至3月期间,一化尿素车间、三胺一车间、三胺二车间的环保设备未正常运转,导致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厂。而川化公司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含量应执行的国家标准为每升60毫克以内,其进入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的进水指标中氨氮含量要小于每升75毫克。因此,川化股份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且持续时间长,从而造成了沱江干流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污染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有关部门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加大丰满水电站的放流量,尽快稀释污染物;实施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应急措施,组织环保、水利、化工专家参与污染防控;沿江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有关部门随时沟通监测信息,协调做好流域防控工作。同时,黑龙江省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污染事件应急处理。从而把这次水污染所导致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重庆綦河水污染事件】
綦河,古名夜郎溪、南江等。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华山乡。全长230多公里。下游流经重庆市所属的綦江县和江津区,在江津支坪街道办事处的“顺江口”注入波宽浪急的长江。
2005年,因取水点被污染导致水厂停止供水,重庆綦江古南街道桥河片区近3万居民,从2005年1月3日起连续两天没有自来水喝,綦江齿轮厂也因此暂停生产。事件发生后,经卫生和环保部门勘测,河水是被綦河上游重庆华强化肥有限公司排除的废水所污染。綦江县有关部门立即在綦河水域的桥河段上游和下游开闸放水,加速稀释受污染水体,并责成华强化肥有限公司硫酸厂停止生产并整改。尽管如此,这次污染所造成的影响还是持续了近一年时间,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