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学者指出,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早已具备良好的合作机制,《规划研究》提出可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社会融合和环境改善的空间发展策略,为合力建设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提供空间载体,为粤港澳三地政府制定区域合作政策、确定合作方向提供参考。
据了解,《规划研究》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发展局和澳门运输工务司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通过“粤港城市规划及发展专责小组”(简称粤港专责小组)和“粤澳城市规划及发展小组”(简称粤澳专责小组)两个合作平台,首次合作开展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标志着粤港澳三地由市场主导的“非制度性”合作向政府和市场双轮推动的“制度性”合作的一个重大转折。
《规划研究》六大目标
1、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区域;
2、具有创新能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3、高度开放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
4、辐射国内国外两个扇面的世界级交通枢纽;
5、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
6、富足、文明、和谐、宜居的优质生活圈。
一份研究报告为何这么重要?
一份不具法律效应的研究报告何以引来如此高的关注?
广东省住房和建设厅副厅长蔡瀛表示,《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推动大珠三角地区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规划研究》成果是对《纲要》所提出的目标、总体要求、发展策略等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具体行动计划。
澳门特别行政区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表示,这是我国首个跨不同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究。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指出,《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大珠三角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但港澳始终作为外在组成部分而存在,而《规划》则首次将港澳纳入为大珠三角内生发展因素,更有利于整个区域发展。
据了解,《规划研究》是经国务院港澳办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同意,由广东省住房建设厅、香港发展局和澳门运输工务司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通过粤港城市规划及发展专责小组和粤澳城市规划及发展专责小组两个合作平台,首次开展的策略性区域规划研究。
因此,研究成果将视为一份高层次纲领性研究报告,就主要规划议题提出的策略性建议,作为粤港澳三地政府制定区域合作及跨界政策的参考。
《规划研究》三大空间策略
为实现“协调可持续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该研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高可达性和优质环境三大空间策略。
其中策略之一为空间结构优化:构建“一湾三区”集聚、“三轴四层”拓展、“三域多中心”发展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湾三区”集聚:指珠江口湾区和广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区。旨在通过高效的空间组织方式,打造具有全球引力的集聚空间。对外,一湾三区及大珠三角城市群“标志”的角色形成类似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空间。对内,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中枢”的角色带动大珠三角城市群、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进而发挥全国经济中心的作用。
“三轴四层”拓展:则包括穗深港发展轴、穗珠澳发展轴、沿海发展轴以及珠江口湾区为核心层、大珠三角外围地区为集聚—扩展层、环珠三角地区为直接腹地层、泛珠三角区域为腹地层的四层次发展空间。带动大珠三角外围地区和环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形成扩展腹地和市场范围的梯度空间。
“三域多中心”发展:指港深莞惠、广佛肇和澳珠中江三个次区域,以及区域内各类功能中心。“三域多中心”发展强调的是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均衡发展,以及大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次区域级综合性中心、次区域级专业化中心和专业镇的发展。主要目的是为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的三大经济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成就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研究》将大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和澳门一起称作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区域—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大珠三角城市群)”。这一城市群地域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范围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和江门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阳区、惠东和博罗县,肇庆市的端州和鼎湖区、高要和四会市,土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
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认为,在30年的成功合作后,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城市群”在21世纪全球化竞争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选择。
这一区域未来所追求的目标策略是,发展成为协调可持续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三地将合力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协调可持续的世界级城市群。
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香港要继续巩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全球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之一,努力建设享有优质生活的全球城市。澳门要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
从时间分期上看,2012年之前将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要目标,通过区域合作、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宏观调控等手段,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020年之前将实现城市群内要素流动基本无障碍,城市群整体空间结构得到全面优化、珠江口湾区具备世界最发达城市区域的雏形。到2030年,城市群内外各种要素流动更为便利,内部实现区域经济高度融合,成为高度发达的世界级城市群。
实现城际一小时交通圈
《规划研究》的内容显示,其中对外以珠江口湾区为枢纽,是指在环珠江口地区构建良性竞争、有机合作、高效运营的多机场系统与组合港系统,进一步加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节点(机场、港口)间的联系,增强区域对外交通的整体性和可达性。城际一小时交通圈则是指大珠三角城市群内部通过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湾区一小时交通圈”、“次区域一小时交通圈”及“都市区内一小时通勤圈”。
跨界无缝衔接指在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之间、通过跨界交通线路组织和口岸基建合作,尽量减少因制度边界存在造成的交通阻滞。合力推进区域环境治理指合力推进区域大气环境、流域水环境治理,打造宜居“湾区”的优质生态环境核心。
空间计划四大行动
在空间计划上,该计划列出四大行动。在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上,希望通过湾区发展计划、都市区发展计划、轴带发展计划、层圈发展计划、次区域发展计划、多中心发展计划落实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湾区发展计划通过构建先行先试创新湾、高端产业合作湾、内外通达枢纽湾、蓝天碧水生态湾、疏密有度景观湾和时代前沿活力湾,发挥珠江口湾区的全球城市功能。
都市区发展计划建议建设同城化的广佛都市区、国际化的港深都市区和特色化的澳珠都市区,培育发挥城市群集聚功能的核心区。
轴带发展计划建议在优化穗深港发展轴、提升穗珠澳发展轴的同时,着力构建沿海发展轴,形成大珠三角城市群高效空间组织的基本结构。
层圈发展计划建议发挥大珠三角外围地区的集聚—扩展功能,增强对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功能,拓展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并加强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系,拓展大珠三角城市群的腹地空间和市场空间。
多中心发展计划建议在提升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的同时,提升次区域级综合性中心功能,培育次区域级专业化中心及升级优化专业镇,培育区域新的增长点。
而区域交通枢纽计划,包括落实“多机场系统”和“组合港系统”协调行动,建设华南铁路枢纽、完善出省高速公路网络及发展水上客运系统的相关建议,力促珠江口湾区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形成。
保障完善协调机制
《规划研究》认为,实施空间计划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规划研究》从区域协调机制总体框架、重点区域协调机制和城市规划协调机制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的建议。
建议包括中央层面、粤港澳层面、地市与港澳层面在内的多层级责权明晰、多元主体互动的区域协调机制总体框架。包括在现有粤港、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基础上,建立粤港澳三地政府的联络协调会议机制和“观察员”制度,构筑珠三角各城市提交与港澳协调议案的渠道,加强公众参与的多方磋商渠道和平台建设。
《规划研究》从涉及粤港澳合作专项事物的协调主体、协调平台、协调手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专项事务协调指引。其核心内涵是设立“大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论坛”,形成多主体互动咨询平台。
城市规划协调机制方面,建议分阶段推进粤港澳城市规划协调机构建设,近期由三地政府共同提供专项研究费用,中远期考虑设立“共同基金”确保长效机制的形成和有效运作;联合制定“粤港澳空间发展战略”作为共同行动纲领,建立大珠三角城市群城市规划信息平台,发展粤港澳三地联合主办的“大珠三角城市群规划与管理论坛”。
20项行动推进大珠三角合作
●跨界交通合作
1、共同推进重大跨境交通基建项目如期顺利完成
2、共同构建粤港澳跨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信息共享平台
3、粤港澳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4、制定粤港澳机场群、港口群的发展规划
5、研究口岸管理创新内容
6、研究跨界交通管理创新模式
7、研究内陆铁路网发展对大珠三角城市群远洋运输的影响
●跨界地区合作
8、推进落实落马洲河套区、横琴岛、莲塘/香园围等重点邻接地区合作开发研究,研究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点
9、合作开展“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
10、共同编制“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区域
11、共同研究制定粤港澳社会民生领域的公共治理框架
12、开展关于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基础研究
13、研究及策划更多跨界合作空间
●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14、研究制定大珠三角城市群区域环境保护框架协议
15、研究制定大珠三角城市群区域绿地及生态廊道总体框架
16、建立大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监测预报与灾害防治预警系统
●协调机制建设
17、建立健全粤港澳三地政府的联络协调机制
18、建立以粤港澳三地政府联络协调会议为起点的“观察员”制度
19、推进港澳与珠三角规划信息平台建设
20、设立三地政府机构主导的“大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