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1939年出生,江苏常州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学术经历
1957-1963年清华大学土建系学习;
1963-1992年历任建筑设计领域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92-2003年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2003年至今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研究方向:空调供热,节能减排,建筑设计
社会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暖通空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高教部建设部、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评估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环专业教育督导员。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怎样建设国家、怎样进行城市化,这是学术的深层次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认真对待,通过立法,严格执法,使它有一定的深刻性,长久性,稳定性,这样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对于中国城市化的深刻认识。他表示,对于处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更新契机下的中国来说,城市化应该在更高的理念、经济和科技起点上向前推进。
吴德绳被戏称为中国空调自控第一人,他认为这得益于自己从中学起就对自然科学、物理学很感兴趣,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年轻时喜欢装配电视机和收音机,修理照相机,在清华大学期间曾经是校刊的摄影记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业余收集手表,修理手表。同时试戴两只自动手表足以证明他对手表的喜爱程度。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不久前去日本考察,发现信息技术已经用于远程自动调整手表误差,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同样令人惊讶。他希望,建筑设备自控技术也能够受到重视,通过深入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篇章1 站在经济、科技的高起点推进城市化
城市化要通过
学术探讨和认真论证
步入建筑行业半个世纪的吴德绳,有着精湛的专业造诣,对于自己从事的行业引以为豪。他说:“我特别欣赏匠人营国这个古语,这说明城市建设是很重要的领域,建筑业是很有地位的行业,既关系国家的发展,又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面对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他感到重任在肩:“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国又是个人口大国,农民变市民看似简单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易事。中国也是当今世界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在全世界对节能减排、环保绿色重要性取得共识之际,我认为,我们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经济和科技起点上推进城市化。城市建设行业要为国家城乡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怎样建设国家、怎样进行城市化,这是学术的深层次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认真对待,通过立法,严格执法,使它就有一定的深刻性,长久性,稳定性,这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在由于发展太快,这方面做得不是那么理想。”他直言,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届政府一个规划”成了水来土掩的应急办法,建设行业最关键的起步点——规划设计较为薄弱,一些不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建筑,被当成了最现代化的建筑,等等这些都表明,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够成熟。
他尤其对于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各大城市发展超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给予了强烈的否定,认为这除了是美学上的一种偏执,一种偏激,没有多大意义。
20世纪,北美是超高层建筑的第一个中心,如今亚洲已成为世界超高层建筑的第二个中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兴建了上千幢超高层建筑,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建筑高度在不断地被争相刷新。摩天城市的天际线变化速度之快,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
对于这样的发展态势,吴德绳表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人们觉悟了之后就会放弃。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建设高层建筑的重要原因,但与其盖一座100层的高楼,不如盖成3栋30层的楼,虽然多用了两块地皮,却更加节能环保、方便安全、经济合理。而且我国的地皮珍贵程度还不至于此。他认为超高层建筑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不高明的美学和现代化的成就感。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中要少一点这样的“现代化”。
中国要走节约式的城市化之路
“我们不能学习美国的城市化模式,那是他们在本国的技术、经济和环保的认识上自然发展的结果。中国不同,我们人多地少,现在又对环保、生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过分地享受,过分地掠夺地球资源、破坏环境,是不高明、不正确的,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吴德绳认为,各国在文化、资源禀赋、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城市化的模式也应该是不同的。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发扬中华民族节约、节俭的美德,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刻地理解人们的需要,为全国人民生活的改善,从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角度去寻求发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化水平比西方更高明一些。
他对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节能就是发展就是坚持先进文化”这句话很是欣赏,认为这将节能的重要性提升了高度;同时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有钱人认为节能节约是小气,是没素质、没魄力的表现,一些年轻人对节约不以为然,尤其在当前拉动内需下,认为浪费点是拉动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他十分反对。
他说:“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人性的贪婪是其根源。而我们中国人的行为上的节约,是中国可贵的文化。记得小时候在道德和文化里面都会学到含有节约、艰苦朴素的内容,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这在今天仍然是有生命力的,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
尽管已经是节能减排的专家级人士,吴德绳说,自己对于节能减排又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绿色,要求全寿命周期的排放最少,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产品制造生产中的耗能最少,全寿命过程中消耗最少。所以,长寿命构成了绿色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新的认识让他将精简节约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建筑业总体来说,与高速发展、短期更新换代的电子产业等有不同的特点,应从友善对待地球,为子孙多留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掌控,使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走向有更高的理念基础。”
篇章2 节能建筑是城市化的绝对追求
建筑技术
引领支持建筑美学发展
鉴于中国的建筑美学和中国建筑师的体制,存在着建筑技术和建筑科学渗透、深入和引领不足的现状,我们的城市中不乏充斥着一些设计创新、建筑手法先进,却不节能的建筑,吴德绳认为,当前中国建筑师的培养机制、设计院体制,使得建筑师重于艺术,轻于技术,建筑艺术的成分大,建筑技术提高的速度太慢。相比之下,外国的建筑师在机制上、分工上,是一个建筑项目设计的主导,占有领衔的法权地位,与结构师、电气师、设备师、经济师等在工作投入上是串联的,这让他们重视建筑技术,根底也更加扎实。
为了鼓励建筑师在业务上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他在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期间,曾经对建筑业下过这样的定义:建筑业是生产高价值、长寿命、有文化内涵、强迫民众接受、对地球干扰较大、有生命产品的行业。
而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直接促成城市的兴起,建筑物的大量兴建,吸引大量的外国建筑师登陆中国创作“中国建筑”,对中国建筑市场以及中国建筑审美等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吴德绳表示:“中国在建筑上不是最先进的国家,因此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以后,城市建设不应该闭关自守,不应该排他。”
他说,“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出国考察时,发现我们确实落后了,10年的停滞让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拉大了。我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内设计行业里头的支柱单位,然而,对于一些外国的建筑设计,我认为我们做不出来。尤其在设计人们活动空间的想象力方面,还很缺乏。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考察了很多国家,参观了很多场馆,看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看到了2000年到2008年中国建筑的进步。”
同时他也建言外国高水平的建筑师在中国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虚心、认真地和中国建筑师和中国专家们进行探讨,让建筑能够体现中国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毕竟建筑物的地域性,建筑学的人文性,建筑业的独特性,都要求建筑美学后面有诸多的内容予以支撑”。
他还强调,对于处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样一个理念发展和强化契机下的中国来说,要批判地学习外国的建筑理念。“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在思维上、认识上还有一定的误区。比如,靠空调实现‘恒温恒湿’固然有其技术先进的一面,但从生理学、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人的健康。”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师身兼重任。近年来,中国建筑师有了很好的发展,存在的诸多误区,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太快,市场经济造成的浅层次迷惑,这有待我们深刻的认识,及早地解决,以报答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期望。”
通过商业机制促进节能建筑发展
当前,建筑运行能耗占到我国总能耗的25%左右,比水泥和钢铁等工业行业的能耗总和还要多。如果将与建筑相关的能耗,比如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等计算进来,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30%到40%。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以及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发展,建筑能耗将继续增加。
吴德绳表示,城市化要建造大量的建筑物,这必然带来能耗绝对值的增加,但要看到,节能减排和节能建筑物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绝对的追求,“节能建筑将会是一个历史范畴的词,它含有从费能建筑向低能耗建筑发展过程的含义。我认为,十年后,它就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我们在做的节能标准,从政府管理上保证了在建建筑符合低能耗的要求。并且标准中的能耗评估将以实际运行数据来说话,这不仅可以杜绝伪节能、假节能,还能让低能耗建筑成为一种商业竞争力,而这对于国家、开发商、业主、生态等等来说,是多赢的”。
就一些开发商认为采取节能措施如保温板做厚,会增加开发成本甚至影响未来项目的销售,吴德绳说,“在市场经济中,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在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制定先进的商业机制规则,让不节能的建筑卖不了高价钱,甚至没有市场。目前,我们在制定建筑节能标示制度,另外还设想在商品房的销售上,预留一部分尾款在以后每年的节能验收上。尽管这方面的探索刚刚开始,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执行难题,我想,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妥协、逐渐完善、走向合理的过程。”
就今年以来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总体上处于上升通道,发改委网站发文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这一观点,吴德绳表示赞成。他说,价格杠杆能调整消耗的关注,而行为节能本身确实存在空间,如果两方面同时具备,确实可以推动节能减排。毕竟光靠觉悟是不行的。但他也提醒,如果汽油涨价,柴油不涨价,就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让柴油机有所发展。如果电价不涨,油价猛涨,就会促进蓄电池车的发展。在这方面,相关部门要予以一定的政策导向性。
篇章3 智能建筑要以功能为重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智能建筑建设的浪潮。美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和改建的办公大楼约有70%为智能化建筑。日本则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智能建筑到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新加坡政府拨巨资进行了专项研究,准备把新加坡建设成为“智能城市花园”。建筑智能化热潮正在引发国际建筑史上的一场革命。
我国在智能建筑建设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尤其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节能效果明显的智能建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中国建筑智能化领域市场规模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2006年达到238.5亿元,预计2010年前将维持20%以上的增长态势,到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61亿元。
作为德高望重的建设部智能建筑专家,吴德绳对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建筑智能化是新技术用在建筑设备上的一个进步,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走过一些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当前智能化的发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实现建筑节能,这标志着建筑智能化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目前,北京首都机场、上海世博会场馆相继采用了建筑智能化节能化的做法,这体现了环保节能是中国的国策,智能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也表明智能化的普及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
“但建筑智能化领域,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最好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全的系统配置,忽略了建筑的根本是功能。”
在吴德绳看来,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的主流技术和先进技术,明天会变成过时的传统技术,而只有功能需求才是绝对的。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上,要具有全瞻和远瞻的设计理念,将便于升级和更换的要求作为系统设计的必要考虑。
他认为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某些功能设备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维护不善、检测不善的问题,一旦出现灾情,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对设备重设置、轻维护是我们在智能化方面犯下的一个错误。日本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日本考察、工作期间,他几次看到,管理人员用仪器检测办公室消防自动控制系统。这让他感到,智能设施不仅要恰当设置,更要认真维护,公众演习,才能做到“设有所值,用能依靠”。他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引入智能化实现建筑节能是一种进步,但上述原则也要坚持。”
文/顾晴 摄影/王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