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对干部档案造假当“零容忍”
时间:2018-12-14 17:08:30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刘英团 

  在十九届中央首轮巡视中,湖南、宁夏等地因“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被点名。11月27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的十二届省委第三轮巡视情况中,七星关区、松桃县、安顺市等县(市、区)亦被指出存在“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围绕“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细化造假行为表现、框定责任主体,提出“十一严禁”纪律要求。(见12月1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干部档案造假不是个小问题,一处造假往往牵出多人、多部门。比如,轰动一时的“骗官书记”王亚丽,其档案假到只有性别是真的,其档案中90多枚公章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眼下,一些地方“洗白”档案、造假骗官等问题为百姓诟病,有的造假人员背后不但有“高人”协助,还存在钱权交易。

  干部档案造假、注水,是一种隐蔽却危害极大的腐败。一者,干部档案记载着一名干部的基本信息、生活经历、工作履历等,是党员干部成长轨迹的“历史凭证”。二者,干部档案还记载着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多项内容,是党和人民选拔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扰乱了党员干部任用和选拔的秩序,影响到竞争的公平性,而一名干部如果连个人档案都造假,对党和人民所说的话、做出的承诺,又有几分可信?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字:或为提拔、晋升提供便利,或从造假档案中获得更多好处。如被称为“五假副部”的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原主任卢恩光就是在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造假,“一路造假一路高升”直达副部职位。

  匡正党风政风,首先要对档案造假“零容忍”,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划出的“红线”要求,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严格把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第一道关”。其次,要认识到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绝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更是在践踏法治,因而去沉疴当用猛药。如今中央提出“十一严禁”纪律要求,有助于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而从法律上看,涂改、伪造档案的行为,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根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还需建构“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长效机制。一要对公职人员人事档案进行常态化的分级、分批系统专项审核,对参与档案造假者以及档案管理中涉嫌渎职失职者予以惩戒,以此警醒更多的人;二要完善制度,让档案管理专业化。既要通过堵塞漏洞,不给权力插手的机会,也要优化档案管理方式和细节,比如改变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建立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从源头上压缩档案造假空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