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被媒体与网友们热议的第“四农”问题,其实是一个被关注多年“话题”——“农民工”,有学者认为农民工群体是“既不着(农)村,也不着城(市)”的一群人。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最令人无奈的一个称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数量最大的雇佣劳动群体,在我国农村,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这意味着有七到八亿人与农民工有直接经济关系,加之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的亲情联系,在当代中国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心系农民工!
这个群体承载着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城乡两种不同身份居民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负重前行。
这个群体总数约达1.5亿,是我国产业大军的主力:占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建筑业的80%,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为中国经济起飞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
这个群体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难题,为三农问题困境踏出一条坦途,成为中国农村社会脱贫的主力军。
这个群体为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大量农民工进城冲击着城市消费,已经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城市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这个群体是中国城市化的真正推手,不仅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将城市生活的新观念、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规范,带回了农村,对中国农村的包括生育观念在内的各种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
这个群体为中国的GDP贡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份额,为经济发展付出的巨大代价,与他们获得的微不足道的回报相比,太不相称。
这个群体工作在繁华的街市、热火朝天的工地、城郊的集贸市场、城市家庭的厨房……,他们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闪亮的霓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羡慕城里人的生活。
这个群体住在破旧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棚户区,穿着不甚整洁的工服,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拼命工作,他们非常渴望有一天也能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这个群体不得不正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不得不为孩子上学、看病就医难而四处奔波……
这个群体最让中央领导牵挂,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6年发布的“一号文件”在某种意义上解读,就是为消除这种不公平所做出的重大政策努力。
当我们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果实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身边的这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