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做好综合救援“转型”答卷
时间:2018-09-29 12:44: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丁怡婷 
       近段时间,山东、广东、云南等多地遭遇强台风袭击,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轮番登场。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遭遇大考,也创下了多个首次:自汶川大地震以来首次跨区域规模调动消防部队,消防部队首次长时间连续作战执行抗洪排涝等综合性救援任务……

  实战是最好的考场。这场大考难度超出预期,却也为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队的转型探索积攒了不少经验。比如初步形成应急管理部统一指挥、国家救援队伍跨区域支援、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有序联动的工作模式,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模式等,这些都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各救援力量往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救援效率。应急管理部组建后,综合救援的整合优势逐渐显现。以山东寿光救灾为例,由于水深不明、地形不熟,如何保证水泵安装到位成为最初救援的难题。这个时候,矿山救援队发挥了井下救援的专业优势,对水情进行探查,科学选定位置,尽量减少移泵次数。消防和矿山救援力量携手合作,救援效率大幅提升,11个日夜排水1167万立方米。而在受灾较重的羊口镇南宅科村,救援队伍仅用5小时,就将原来需要两三天才能排完的积水全部排出。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安全生产基础也较为薄弱。履行综合救援任务,不仅要与火、水、风、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打仗”,还要与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危化品事故等“打仗”。拿消防部队来说,过去最熟悉的作战对象是“火”,最擅长的作战模式是“快攻速胜”,对于排涝、清淤等较少涉及,这就是一个值得探索提升的领域。

  需要看到,与综合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定位相比,目前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在救援观念、救援能力、装备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面对各类艰难救援任务,队伍怎么组织,能力怎么提升,装备怎么配备……这些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从专业消防队向综合救援队、从地方队向国家队的转变。

  比如救援观念上,不能等灾情出现才出击,而要主动协助防范、提前预置力量。在台风“山竹”的应对中,应急管理部提前将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2万余名消防官兵、60余个救援机动队调动到重点防御区域,部署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6个消防总队,以及7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3600余人待命增援。再看救援装备方面,目前航空救援能力还难以满足远距离快速投送兵力和装备的需要,卫勤保障也难以满足大规模、长时间救援行动需要。这就要求抓紧配备必需的专业化救援装备,提升救援队伍的现代化水平。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民安是最大的责任。参与寿光救灾的一位队员和笔者讲过这样一幕:“有一位老奶奶,在我们作业期间,她家大门始终敞开,灯也是整夜亮着。老奶奶说:‘那群小娃娃为我们排水,我就寻思给他们留个灯,从家门口过时也有个亮。’”逆行者们的挺身而出,百姓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相信我们的综合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能答好“转型”问卷,成为应急救援的“尖刀”力量,也成为危难中百姓心中的那束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