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0 11:26:03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玉龙
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已招募近2万名“小巷管家”协同管理街巷。去年,首都核心区探索建立了街巷长和“小巷管家”工作机制,每条街巷都设置街巷长、招募“小巷管家”。该机制为推进精细化管理,形成多元共治发挥了积极作用。(9月19日新华网)
据报道,“小巷管家”模式源起于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经过一年多探索,如今已家喻户晓。据悉,北京东城区将“街巷长制”延伸,创建“小巷管家”,让地区居民、辖区单位职工等社会多元主体认领街巷。如今,“小巷管家”已经升级为“小巷管家团”,“有事儿找管家”也成了居民解决身边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该模式向全市推广。
“小巷管家”被喻为破解街巷难题的“金钥匙”。“小巷管家”是个什么身份?据悉,平时小巷管家就近对认领的小巷开展日常巡访,劝阻违法和不文明行为,遇上自己解决不了的事,立刻向街巷长上报,成为街巷长的左膀右臂。同时, 3至5名“小巷管家”形成一个“管家团”,管家团成员共同商议,在街巷内认领项目,开展志愿服务。
而且在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小巷管家”。媒体曾报道的,64岁的梁萍是东城区夕照寺西里的“小巷管家”,小巷有155米,3幢居民楼,是个典型的“背街小巷”。她手绘了一份小巷地图,在这份五颜六色的地图上,除了建筑物,还标出了每一处花箱、垃圾桶、灭火器的准确位置。哪家是低保户、哪家有残疾人都心中有数。
当然,要解决实际问题,相关部门的配合也离不开。比如,2017年,作为开创者的龙潭街道成立了社区共治委,每条街巷成立共治小组,整合工商、公安、食药监等力量,实现了“街巷长吹哨,部门报到”,小巷管家发现问题报给街巷长,街巷长吹哨后,各部门报到处理问题。这就确保了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够有效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小巷管家”的推出,一则调动了居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积极性;二则体现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理念;三则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举。而且,小巷管家在平日里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中,也能够听取民声、汲取民智,从而为政府部门服务群众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而言之,“小巷管家”机制为推进精细化管理,形成多元共治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悉,今年4月25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四部门联合发文,“小巷管家”在全市推广。所以,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小巷管家”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举同样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