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个人信息泄露何以成了偷税帮凶
时间:2018-09-17 13:08:4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何勇海 
       查询个人缴税情况,却发现“被入职”了从未听说过的公司。近日,江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学生向记者反映,该校大量学生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多家企业利用这些信息捏造员工身份,并虚报工资记录,背后目的可能是逃税。“被入职”的学生超过千人,涉及的公司至少有7家。有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虚报工资记录是因为企业“利润太薄”,将告知税务部门删除信息并赔偿学生损失。

  学生明明还在上学,却“入职”了从未听说过的公司,“被入职”的时间少则两个月,多的近两年。此事首先表明了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让人不解的是,为何有这么多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会被一众涉事企业拿到呢?目前,已有李某、陆某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仍在进一步侦查中,相信最终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另一方面,学生个人信息被多家企业用于捏造员工身份并虚报工资记录,也表明此类事件背后,可能潜藏着较大的偷税黑洞。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扣除,扣除数额越大,企业缴纳的税款就越少。正基于此,一些企业为减少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就会虚增员工,虚造工资记录,以虚报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减少纳税。

  那些虚增的员工从哪里来?以前基本是无中生有,捏造一些并不存在的个人信息,不管那些所谓的员工信息是真是假,都能蒙混过关。而随着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愈来愈严格,纯粹的“假员工”行不通了,社会上的个人信息泄露就有了一个新的流入渠道——替企业虚增员工,虚报工资,以造成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的假象,从而偷逃税款。尤其是那些经营成本主要为人力成本的企业,更热衷于此法。

  因此,处理这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不光需要警方追查个人信息泄露之责,还需要税务等部门追查企业的偷税行为,以儆效尤。根据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虚增员工、虚列工资属于“多列支出”行为,系偷税之举;企业一旦实施虚列工资的违法行为,不但会被追缴税款、滞纳金,还会被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就规定了逃避缴纳税款罪。

  其实,发现利用他人真实信息虚增员工、虚报工资申请纳税的情况,对税务部门而言并非难事。比如怀德学院的学生反映,由于个税起征点目前为3500元,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伪造的月工资普遍为3500元,既不用为虚增员工代扣代缴个税,又虚增了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了应缴所得税。部分员工的长期工资为3500元,明显不符合常理,相信税务部门不难看出端倪。为阻止这种偷税行为,相关税务部门有必要在税务征收方面处理得更为精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