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项目位置】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建筑规模】3号航站楼南北长2900米,宽790米,高45米,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是1、2号航站楼总和的两倍多。
【计划年吞吐客运量】4300万人次
【计划年货邮吞吐量】180万吨
【设计单位】荷兰NACO、英国Foster设计公司、美国Arup联合体
【工程总承包】北京城建集团
【工程进展】2007年底已全面竣工,2008年2月开始试运行,3月26日全面投入使用。
【专家点评】3号航站楼不仅是国内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机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空枢纽。其造型新颖、独特、现代,同时又蕴含有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元素,极大地提升了整个中国机场实力在世界上的水平。
3月26日,我国民航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同时也是北京奥运会最为重要的配套工程——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开始全面通航。这座外形宛如一条巨龙的新航站楼,率先拉开了北京奥运会的序幕,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全新“国门”形象。近日,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出的2007年全球10大建筑中,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赫然在列。英国BBC记者在报道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时,曾这样感慨道:“它看起来并不像一座机场航站楼,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国家。”
工程解析
结构与功能
一踏进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主楼,旅客就能强烈体会到中国元素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大面积、大跨度抽空三角锥钢网壳结构,建筑造型新颖、独特,给人一种空阔大气之感,而屋顶的“中国红”元素则会让旅客意识到,你已身处中国的“国门”。从空中俯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它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须”、“龙鳞”、“龙身”、“龙脊”和“龙吐碧珠”这5大部分。
“巨龙”的组成部分
整个3号航站楼由T3A主楼、T3B主楼、T3C、T3D、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其中呈“Y”型的T3A主楼和T3B主楼是整个3号航站楼的核心组成部分。T3A为功能楼及国内登机楼,共五层。功能分别为:五层商贸;四层国内、国际值机;三层国内出港;二层国内进港及国内、国际行李提取,中转厅办理国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中转手续;一层站坪层。国内进出港旅客流程、国内转国内中转流程均可在A楼完成,无需前往B楼。
T3B为国际登机楼,共三层。功能分别为:三层国际进港;二层国际出港;一层站坪层。国际进出港联检柜台均设在B楼。国际出港旅客需在A楼四层办理值机手续后,乘坐捷运系统前往B楼登机;同理,国际进港旅客需在B楼下机后,乘坐捷运系统前往A楼二层提取行李。即国际进出港流程均需跨A、B楼方可完成。B楼三层设有国际中转柜台,国际转国际旅客可在B楼实现中转,无需前往A楼。
“龙须”——是指3号航站楼拥有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考虑到3号航站楼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必然拥有大量的客流、物流量,一旦交通不畅必然会影响到它的使用效率。设计师巧妙利用了本次扩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资建设的进场交通工程,把3号航站楼的交通网拟态成了“龙须”,包括三条高速公路(第二机场高速路、机场南线高速路、机场北线高速路)、一条轻轨(东直门至首都机场)和地方路改造,从而为旅客来往首都机场提供了多条便捷、快速通道。
“龙鳞”——指3号航站楼屋顶上呈正三角形的天窗,从远处眺望,它们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片。尤为难得的是,这些“龙鳞”不仅具有装饰效果,同时,它们还是可以自然采光、通风换气的天窗。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但为航站楼的整体建筑增添了恢弘气势,更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的大规模自然采光设计思想。整个3号航站楼天花板上共有155个这样的采光天窗,夏天它们能为楼内送来缕缕凉风,寒冬时节它们则能让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不仅环保,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照明能源。
“龙身”——是整个3号航站楼的主体。它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总建筑面积达42.8万平方米。由T3C主楼、T3D国际候机指廊、T3E国际候机指廊组成。两个对称的“人”字形航站楼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在南北方向遥相呼应,中间由“中国红”颜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首都国际机场的第三条跑道(长3800米、宽60米)也即将完工。这条新跑道可供F类航空器起降使用,空中客车A380等新一代大型客机将可在首都机场起降。至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三座航站楼,双塔台、三条跑道同时运营的机场,机场滑行道由原来的71条增加到137条,停机位由原来164个增为314个。
“龙脊”——是指3号航站楼主楼双曲穹拱形屋顶,这是整个3号航站楼中最为壮观、雄伟的地方。楼内所有的钢网架由红、黄、橙、橘红等12种色彩起伏渐变而成,如同七彩云霞托起了这条腾飞的巨龙。从外观上看,整个造型气势恢宏、色彩亮丽,同时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理念。
“龙吐碧珠”——是指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GTC(交通中心),俗称停车楼。交通中心位于3号航站楼前,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车流集中且功能健全。共分四层,地下二层均为停车场,可停车约7000辆;地上二层则是四轨铁路车站,有城市轻轨与市区直接相连,成为机场第二高速路、城铁、机场航站楼联络道的交汇点。交通中心地上用于东直门轻轨交通车站,为椭圆形玻璃壳体结构。东直门经停三元桥车站,先到达3号航站楼,再停2号航站楼,然后返城,其中到达3号航站楼将用18分钟,到达2号航站楼用20分钟。此外,还有三条机场高速公路与交通中心相连。南来北往的旅客无论是自驾车、坐公交车或出租车,都能直达航站楼前,近距离进入出港或进港大厅。轻轨交通距离3号航站楼也仅有数分钟路程。同时,这里还建有大型的综合商业中心,以便旅客购物,休闲。
“巨龙”是这样产生的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这座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由美国Arup联合体,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和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负责设计。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并与相关单位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据了解,为了修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整个工程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29日开始试运行,3月26日全面投入使用。
机场品质
3号航站楼在开建之初曾一度受到外界质疑,因为中国从没有建设如此规模航站楼的经验,同时,如何确保如此体量的工程投入使用后各个系统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也是一大难题。为此,建设者在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过程中精心施工,采用了大量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的质量。事实证明,3号航站楼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站楼。工程投入使用后,各个系统均能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亮点1:“穿”玻璃外衣
与其他机场不同,3号航站楼不再封闭光线,而是尽量采集自然光。故而屋顶天窗的朝向被设计成东南方向,以最大程度地吸收阳光。3号航站楼主楼外墙是用玻璃装饰的玻璃墙,由钢支架和透明玻璃组成,就像给为主楼工程“穿”上一件件透明的外衣。站在候机楼内,旅客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欣赏到室外的景色。首都机场玻璃幕墙工程是国内目前单体安装规模面积最大的。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主楼玻璃幕墙安装面积达14.9万平方米。所有的玻璃幕墙均按照按照北京市50年一遇的瞬间风压设计。玻璃幕墙的抗风性能、空气渗透性能(气密性)、雨水渗透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均达到一级,玻璃幕墙采用钢化中空玻璃,耐撞击性能达到二级,保温性能、隔声性能达到三级。玻璃幕墙采取框支撑玻璃墙和当今世界流行的拉索拉杆式支撑玻璃幕墙技术,同时采用挤压成型的高强度铝合金横梁来承担水平方向的荷载,高强度不锈钢吊杆来承担垂直方向的荷载问题,从而确保了整个玻璃幕墙的安全、美观和实用性。
亮点2:旅客捷运系统(APM)
鉴于3号航站楼体量庞大,客运航班多,旅客流量大等特点,设计者在3号航站楼采用了采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设计的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APM)方案。这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它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无线电视监控系统监控车厢内旅客情况,安全快捷、绿色环保。整个APM系统的全程共有3个车站,分别设置在T3C、T3D、T3E,行车路线单程长2080米,最大发车间隔为3分钟,高峰小时单向运送旅客可达4227名。APM站台使用玻璃幕墙阻挡旅客进入轨道区域,只有在列车到站后,车门和站台门同时打开时,旅客方可进入车厢。为防止进出港旅客混流,采用单侧开门的方式,待进、出港旅客全部下车后,再打开另一侧的车门和站台门,供出、进港旅客上车。
亮点3:分拣、传输和身份识别系统
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监控系统完备,容错能力强。传输速度最高达10米/秒,高峰小时处理行李近2万件。行李处理系统由出港、中转、进港行李处理系统和行李空筐回送系统、早交行李存储系统等组成,覆盖了T3C、T3E及连接T3C与T3E行李隧道的相应区域,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系统总长度约70公里。
3号航站楼的行李系统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系统,行李在运送过程中走到哪里都会被监控和锁定。同时,为了航空安全,T3的行李系统还安装五级安检系统,即使最细小、隐蔽的违禁物品也逃不过该系统的排查。此外,还有17个大型的行李提取转盘,航空公司只要将行李运到分拣口,系统只需要4.5分钟就可以将这些行李传送到行李提取转盘,这也将大大减少旅客等待提取行李的时间。
亮点4:单灯助航系统
单灯引导系统是一个能为飞机和车辆活动提供路由、引导和监视的系统,它能保证机场地面活动的安全、高效运行水平。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单灯引导系统分为5级,3号航站楼单灯引导系统是按4级标准设计建设的,启用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助航灯光系统。为了给飞行员提供更为准确、清晰的引导信息,东区助航灯光实现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灯具,红灯设在滑行道和交叉路口上,飞行员看见红灯亮就要停止等候;绿灯是滑行道的中线灯,表明可以正常行使;黄灯为警示灯,提醒飞行员要快速驶出滑行道;而蓝灯则是表示道面宽度的边缘灯,这样就清晰的区分了不同功能的灯光。
3号航站楼的单灯引导系统是一套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系统,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高飞机滑行及跑道运行的安全性,提高飞机地面运行效率和机场运行容量,给机组提供更准确、更简单、更人性化的引导信息,从而确保了首都机场高效安全运行。
亮点5:节能环保材料
在建设过程中,3号航站楼采用了大量先进的环保节能材料。楼内隔墙采用的是空心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轻质隔墙等节能产品。T3A主楼与外界接触的部位都经过保温处理,大巴通道和候机楼之间设有保温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主楼内使用的石材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仅要求厂家提供产品合格证、放射性检测证明等,材料进场后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并送到外部具有CMA认证资质的试验室再次进行放射性检测;楼内卫生间、洗手间、设备机房等2万平方米的地面防水施工全部采用无挥发性的环保防水材料;隔墙墙面采用的界面剂、拌合砂浆使用的胶粘剂一律采用环保产品,不使用可能对室内产生污染的任何材料。
设计特色
科技以人为本在3号航站楼体现得非常充分,整个航站楼内人性化设计可谓是无处不在,同时,中国古典文化元素也四处闪烁。
卫生间、母婴盥洗室充满人性化
在不少国内外机场中,去卫生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不仅具体位置难寻,里面的空气也污浊不堪。3号航站楼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整个航站楼内共设有46个标识明显的公共卫生间,里面随时有人打扫卫生。除了男女厕所外,还包括一个母婴盥洗室和一个无性别厕所。母婴盥洗室为带宝宝出行的母亲提供了一个给婴儿换尿布、喂奶的私密空间。无性别厕所可供使用残疾车的残疾人士使用,而协助他的异性伴侣也能一同进入。
此外,在3号航站楼内,玩具、动画片一应俱全的儿童活动区;环保设计的吸烟室告别了烟雾缭绕的环境。所有这一切,让在此出行的旅客深切体会到了首都机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方向标识明显
在3号航站楼这样大体量的机场内行走,旅客有时容易迷失方向,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3号航站楼在设计上一改国内外其它航站楼采用单一色调的传统方式,采用了10余种渐变颜色组合布置,使室内形成16种不同的色彩空间。这种设计在国际上是首次被选用,也彰显了3号航站楼的华贵与现代特色。在内部装修上,通过渐变色的“彩霞顶”也可以进行区分,B区的屋顶除了白色条纹,就是由中心的橘黄色向两边蔓延的红色;A区的“彩霞顶”与B区正好相反,中心是红色,两翼渐变为橘黄色。难怪有人说:“屋顶的白色条纹永远是南北向,所以旅客永远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中国古典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国门”——3号航站楼内,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更是彰显了中华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旅客一步入值机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巧逼真的《紫微辰恒》雕塑,其原型是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享誉世界的“浑天仪”。国内进出港大厅摆放了4口以紫禁城太和殿两侧的大铜缸和北海的九龙壁为蓝本的大缸,名为《门海吉祥》;二层东、西两侧是“曲苑风荷”和“高山流水”两个优雅的休息区;中轴线上则摆放了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献瑞》,让人于有形之中品味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3号航站楼内国际区的古典园林建筑是楼内景观的又一大亮点,大厅内15000平方米的免税购物区以“御泉垂虹”喷泉景观为核心,东、西两侧是“御园谐趣”、“吴门烟雨”皇家园林;此外,国际进出港区还设有两个巨幅屏风壁画--《清明上河图》和《长城万里图》。旅客置身于此,犹如畅游一座中国古典艺术博物馆。
结语
3号航站楼的建成使用,将使整个首都国际机场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按照民航战略规划,实现枢纽机场功能;二是服务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三是塑造国门的崭新形象,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型复合枢纽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