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各地居民收入差距多大?第一名是最后一名4.75倍
时间:2018-08-23 14:02:48  来源:真话财经  作者:马继鹏 

  最近,各省市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在惊叹中国经济规模庞大的同时,也能看到各地的差距,尤其是在居民收入方面。

  北上广深一直都是中国城市的代表,这四个城市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最庞大的资金量、最先进的技术,也有中国最昂贵的房租,但他们只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今天的文章中,你将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我们既有北上广深等能和世界大都市比肩的一线城市,也有落后如非洲的欠发达地区。

  01

  最近,北上广深都已经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营情况,这里边除了媒体津津乐道的GDP总量和增速,还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离普通人更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世界上通行的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可支配指的是要扣除必要的税费,比如个税、社保等以后的收入。如果你的收入全部是工资收入,那么税后收入就相当于可支配收入。

  之前,有人认为可支配收入是剔除一些硬性支出(房贷、房租、基本生活支出等)之后,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其实这是错误的。

  全国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就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这个格局基本上没怎么变过,但“挑战者”一直在出现。

  比如2011年,内蒙鄂尔多斯(8.900, -0.01, -0.11%)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41元,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6236元,增幅为24.74%,这个涨幅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对比广州,2011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增长12.3%,鄂尔多斯和广州已经非常接近了

  再来看看当时的北京,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903元,比广州还低,差一点被鄂尔多斯超越。

  不过,由于“资源型城市”的天然弱点,鄂尔多斯之后几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具体看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1699元,2013年比2012增加了2992元,增速稍快,但2014年就出现了下滑,少增了1149元。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鄂尔多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05元,全年可能在46000元左右,和2017年相比,增加2441元左右。

  在这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偶尔冒尖的还有别的城市,他们就像音符一样,随着经济周期上下跳动。

  比如说陕西神木县,这个县因煤而兴,因前几年的“房姐事件”而红。2016年,神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元,达到30384元。

  02

  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般用在军队或公司中,是说在公司只有中层管理者稳定了,公司的基础才能稳定,而基层执行者就像兵一样不断的交替和更换。

  其实,这句话用在中国城市之间也是没问题的,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就是“营盘”,它们经济增长稳定,对中国经济有“定盘星”的作用,别的城市偶尔也会冒尖,但持续性较差。

  比如说,今年上半年,北上广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其中,上海以32612元位列第一,北京、深圳分别为31079元、29799元。广州为31540元。

  除了今年上半年,我们再来看看这四个城市过去5年的数据,表现一直比较稳定。

    这5年,北上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一路上涨,深圳2014年出新了下降,减少了3705元。

  四个城市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还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一直齐头并进,过去5年间,人均收入增长了50%左右。

  平均算一下,北上平均每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在10%以上。但中国除了有北上广深,还有很多省市居民收入非常低。

  以下是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和倒数前十名,对比非常明显。

  第一名的上海大约是倒数第一名的西藏的4.75倍。如果平均到每个月,上海是5435元,西藏只有1152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只有重庆属于西部,如果不是直辖市的话,估计也进步不了前十名。

  后十名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这明显反映出我们经济地区之间严重不平衡的现实,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行18年之久,但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还是越来越深。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异还体现在一个经济区域内部,比如京津冀,虽然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区域收入差距非常大。

  2018年上半年,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079元,天津为20986元,都进入了全国前十,但这两个市的“近邻”河北却与前十无缘,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434元,位于全国第16名,低于内蒙、海南等省。

  从数据看,在京津冀内部,北京比天津大约多1万元,天津比河北多大约1万元,而河北只有北京的36.79%。

  反观长三角,浙江、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上海的差距就小一些。2018年上半年上海是32612元,全国第一,浙江是24147元,全国第三,江苏19885元,全国第五。

  从数据看,浙江比上海少8465元,江苏比浙江少4262元。差距明显小于京津冀之间。看来,京津冀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全国各省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最直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整体来看,东部经济明显强于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意味着居民单位劳动价值大,相应的获得的报酬也就高。同时,这些省市也更有能力支付较高的劳动成本。

  其实,除了劳动收入,东西部省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拉开差距是在别的方面。

  根据统计口径,居民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上述四项分别指的是: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比如说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等。

  所以,除了工资性收入,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会比较高。

  以北京为例,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79元,同比增长8.8%,其中财产净收入增长13.2%,转移净收入增长9.7%,工资性收入增长8.4%,经营净收入下降16.5%。

  可以看出,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速是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原因很简单,最近北京房租大涨,房东的收入自然就会增加。

  另外,北京的养老金水平也明显高于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这些其实都是拉开和其他省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所以,为什么全国人民都往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跑,除了工资收入高,其实还有很多“潜在收入”吸引着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