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3 09:56:4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王石川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调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宣告建立。
2016年4月5日,国务院同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时隔不久,同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和数据采集,到开发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从牵紧家庭监护这个“牛鼻子”,到将困境儿童分类纳入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范围……相关部门这两年的工作卓有成效,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获得制度性保障。
攥指成拳,组合发力。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意味着职能部门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也意味着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保护保障不是弱化了,而是加强了。同时,这要求相关部门报团工作,形成一套融惯的机制,以更大努力做到守土尽责。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总有欠账。不能让不安长久“留守”在儿童脸上,唤醒他们心中的幸福感是我们的责任。但应该看到,我国留守儿童数以千万计,再加上为数不少的困境儿童,因此更需要相关部门下大力气,久久为功。与孩子打交道,不能光用力,还需用心,用情,带着一腔情感做事。
制度安排更健全。目前,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相关的制度设计不胜枚举,但百密一疏,特别是一些环节尚待更周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先农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困境儿童认定标准理解有偏差,比如对于监护人残疾达到何种级别、儿童残疾达到何种级别,才能以此认定是否为困境儿童,各地有不同说法,故此,“应细化困境儿童的认定标准,尽可能全面覆盖需要帮助的儿童,同时要完善困境儿童评估机制和机构,强化困境儿童的发现监督机制。”这一建议极富建设性,很有现实意义。制度安排的操作性更强,基层执行也就更通畅。
具体执行更精准。按照国务院要求,必须完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换言之,哪个乡村有多少留守儿童,哪个留守儿童有什么的问题,都应该一一建档。在统一的诉求之外,不同的留守儿童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家境有差异、性格也有差异等,这就需要像扶贫一样讲究精准,甚至比扶贫还要精准,针对每个孩子设置相应的方案,下一番“绣花”功夫,一针一针,一丝不苟。
实施效果更明显。让去年媒体报道了一起案例,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杨圩村居民陈先生反映,自己和妻子都属于盲人一级伤残,想为女儿申请困境儿童保障,但向村里递交申请40余天仍然没有结果,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在舆论监督下,“惊动”了江苏省民政厅才顺利办妥。如果没有媒体监督,当事人不可能遂愿。问题是,一件本该早就办理的事情为何拖着不办?不办又谈何实施效果?“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不呼应民意体恤民心就是不作为。民政部曾说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重视不够,进度不快,存在畏难情绪等问题,此非虚言。各级部门都需要进行反思,想想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措施到底实不实,管不管用。
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每个儿童的人生都不能“寄存”,每个儿童的成长都需要关爱。儿童问题不仅关乎家庭,更关乎发展,关乎未来。无论留守儿童还是困境儿童,他们都是弱势群体,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协同合作、用心做事、查缺漏、补短板、还欠账,让笑容重新绽放在他们脸上,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