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10 14:49:53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建辉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从四大海区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来看,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九个重要海湾中,胶州湾和北部湾水质良好;辽东湾水质一般,渤海湾、黄河口和闽江口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8月9日新华网)
“那片蔚蓝的大海”是书中的描述,也是所有人对大海的印象和期待。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人来到海边以后,却常常发现眼前的大海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样。它既不通透,也不蔚蓝,而是混沌一片,还没有家门口的池塘干净,还没有家附近的河流美丽。这是为什么?
毫无疑问,海天相连,之所以会出现同一片海不同海岸水质迥异的状况,不是海的“肤色”天生不同,而是因为污染,是由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所以才会呈现不同颜色的海面。
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这份公报来看,尽管2017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全国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也比上年有所减少。但实际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各地海水污染情况千差万别。不仅是四大海区、九大海湾的水质各不相同、相差很大。就是从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的情况来看,也是“海景”各异。据介绍,其中广西和海南近岸海域水质为优;辽宁、山东和福建水质良好;河北水质一般;天津、江苏和广东水质差,上海和浙江水质极差。
诚然,不同地区的近海海水水质出现千差万别,也与各个地区工业等沿海经济格局、发展状况以及海上运输、旅游渔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试想,人类活动多的海域,对水质的干扰破坏显然就相对更严重,而在几无人烟的“原生态”海区,海水受污染程度必然不重,海水最能保持原始纯净状态。
可是,并不能因此就轻视海洋污染的防治,甚至就将海洋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毕竟,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包括海洋在内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已经成为人们和整个社会的共识。经济要发展、旅游要开发、人类要出海,可是也不能因此就破坏海洋、污染海面,并对此心安理得、理直气壮,觉得我经济发展快,所以海洋污染就一定严重。也不能将这当成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无所作为的借口,称为了发展经济就只得牺牲海洋生态。这都是极端错误的观点。
要看到,发展经济不是污染环境的理由,生态环境治理,不仅包括内地,也要覆盖海洋。特别是就在眼前的近海,更有责任将它治理好,保持它的碧水蓝天,还人们以清爽视界。
现在,生态环境部的这份公报已经向人们敲响了海洋治理的警钟,希望能够引起沿海省区市的重视,对号入座,各自认领,然后迅速着手整治近海环境。而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也将贯彻“陆海统筹”原则,树立“陆海一体”的大生态观,打通“陆地和海洋”,形成覆盖我国全部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呵护美丽的海洋环境,别让蔚蓝成为人们失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