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三年计划
时间:2018-07-31 08:55:02  来源:人民网 

  北京市发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要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起步之年。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2020年行动计划将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两翼”建设、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协作、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8个领域,扎实有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

  聚焦核心任务,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

  “北京市坚持瘦身健体,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制定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7月26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人民日报主办的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表示。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要坚持疏控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用力,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将加快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步伐,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

  舍得放弃、舍得转移,才能为可持续发展腾出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介绍,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全市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95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465家,动物园、天意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完成撤并升级和外迁。

  强化两翼联动,合力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紧密对接雄安新区各项规划 增强城市副中心吸引力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要全方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开局起步,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共进、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紧密对接雄安新区各项规划,全面落实与河北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我们就坚决支持什么。京冀两省市研究制定“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以“交钥匙”的方式支持雄安新区高水平建设3所学校和1所综合医院,让雄安人民享受到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抓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京雄城际等建设。

  建成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及配套设施,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副中心由行政办公区建设为主向城市功能建设为主转变,全面增强城市副中心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

  北京市将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和协同保护力度,全力打造京津冀区域绿色生态屏障,携手构建山川秀美的京津冀。

  此外,北京市将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协调推进北运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京津冀区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构建“廊道+斑块”的生态格局。

  提升支撑能力,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打造“1小时通勤圈”、 “1小时交通圈”

  “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全线贯通,北京市域内3条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1小时交通圈”让空间上的“一体化”变成了时间上的“同城化”。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以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化交通格局。

  北京市将建成京张高铁、京沈客专等国家干线铁路,加快建设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城际铁路,建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飞行区、场内市政交通工程以及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承平高速、国道109新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完善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

  加强对接协作,促进区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将坚持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相统一,更加注重强化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链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快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首钢京唐二期、金隅曹妃甸示范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竣工投产。积极支持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完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共建共管机制,加速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基本建成口岸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北京·滦南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

  促进协同创新,着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打造“三城一区”北京创新发展高地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外溢能力;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引领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增强区域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北京将打造“三城一区”北京创新发展高地,加快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着力补齐短板,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 抓好2022年冬奥会筹办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将坚持优质公共资源输入与带动当地公共服务提升并举,加强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合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除了交通的日益便利、产业的协同发展,北京还有序输出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等。2017年8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分别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保定市第二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保定市传染病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推动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医疗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

  此外,北京市还将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持续推进与河北保定等地区开展的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深化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全面抓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完成国家速滑馆等新建场馆建设,满足2020年测试赛和冬奥会、冬残奥会需求。

  强化制度保障,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北京市将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转移承接配套政策。“4年来,我们出台并严格落实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配套政策的意见,推动规划土地、财税价格、投融资、就业社保、资质互认、异地监管等措施的落地,逐步完善疏解支撑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2018-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将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路径,统筹推动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破除隐形壁垒和利益藩篱,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资源要素流动顺畅高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