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化”协调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三化”本身,就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另一个就是“三化”之间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建设中原经济区,彰显河南特色,要在加快“三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三化”之间的协调配合。
第一,坚持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2000年以来,我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1 %,说明工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据首要地位,短期内不可能被第三产业替代,河南不可能绕过重化工业阶段直接进入城镇化和服务业带动阶段。“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促进工业在全省范围内的集中集聚,建立健全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的集中集聚机制,着力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必须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园区集聚,尽快改变各市县产业结构雷同的局面。要鼓励产业基础好、条件好、前景好的地方加快发展,基础差、条件差、前景不好的地方不要强求发展,可以到条件好的地方建设工业飞地,促进非农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例如在豫西豫北特别是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之间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级的大型重化工业基地,利用我省和山西、陕西的煤炭、铝、水等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郑州南部规划建设大的食品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吸引省内外的产业项目向大型特色产业基地集中,进一步改变非农产业包括产业集聚区布局分散的局面。
第二,突出中心城市的主要支撑地位,把统筹城乡的重点放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尽快做大做强郑州都市区和其他省辖市,大力发展县级市、县城和非农产业有基础前景好的重点镇。新时期河南的城镇化决不能再走“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分散发展的老路,要尽可能促进非农产业和农民向大中城市集中,以获得尽可能高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争取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省辖市特别是郑州规模太小,人口太少,实力太弱,尽快把郑州以及其他省辖市做大做强,对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把做大做强郑州作为全省城市化的重中之重来抓。郑州等大城市的中心区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发展商贸物流业。借鉴义乌、白沟等地“以优惠条件办市场,形成全国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带动周边相关工业发展”的经验,大幅度优化商贸物流环境,吸引尽可能多的商户来郑州等地经商,形成全国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带动周边制造业集群发展。要科学确定全省的主体功能区划,尽早明确各地的主体功能,据以引导产业集聚。把统筹城乡发展和消除城乡差距的重点放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必须明确,农民转移的大方向是城市非农产业,要引导农民把积蓄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进城就业居住。新农村和农村社区建设要向城市郊区、产业集聚区倾斜,与非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原则上改造撤并之后的农民要能够实现非农就业以增加收入,住高层建筑以节约耕地。
第三,把农民工转市民工程和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作为“三化”协调的重点来抓,促进农民向城镇持续稳定转移和农村土地整治的持续稳妥推进。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关系的把握上,要在保证农民基本生活水平、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把农民向城镇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重点来抓,把缩小城乡差距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农民向城镇持续稳定转移上,把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大方向定在农民进城非农就业上,积极鼓励、帮助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切实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市民,融入城市社会。加大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工作力度,大幅度增加针对农民工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定政策引导、支持、帮助农民工在城镇租房、买房。扎实推进对农村空心村、“空巢”和宜农废弃地的整治,制定政策鼓励农村土地复耕。
第四,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上,在减少农民、耕地集中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要树立以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支农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引导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以支农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推进农业结构升级,以农民向城镇的持续稳定转移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现代化。随着农民的不断减少,在自愿的基础上促进耕地向留下来的种田能手转移,农业将逐步实现规模经营,通过规模化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本身的投资如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着力发展现代化的规模养殖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施秸秆过腹还田工程,发展有机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
第五,着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建设中原经济区,首先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进一步清除小农意识、村本观念,强化工业意识、城市意识,特别是要注意改变就“三农”论“三农”的旧观念,树立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观念;改变让多数农民在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旧观念,树立只有城市化才能又好又快改善民生的新观念;改变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相矛盾的旧观念,树立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粮食安全的新观念;改变统筹城乡仅仅是单纯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旧观念,树立城乡联手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是统筹城乡主要内容的新观念。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条件破除城乡二元的户籍、社保、土地、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自由流动。深化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垄断,鼓励民营经济参与竞争,向城镇集聚发展。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大幅度降低商务成本,积极吸引区外特别是沿海产业向区内转移,以招商引资的实质性进展带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省委政研室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