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高规格文件布局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时间:2018-06-25 10:23: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世昕 

  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

  参与《意见》起草的生态环境部环保督察专员徐必久说,这份统领3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兼顾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生态保护战略,对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及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等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作出详尽安排。

  徐必久说,在构成《意见》的10个章节中,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成章,这样的安排前所未有,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也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环境保护出问题,先问责省、市、县委书记

  徐必久说,《意见》就如何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了全方位的安排。《意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中央抓顶层设计,省级牵头负责,市县抓好落实。

  6月4日,重庆石柱等地的党委政府因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问题敷衍了事,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约谈地方党委,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但根据《意见》,今后的生态保护工作是党政同责。

  徐必久说,《意见》明确,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省长、市长、县长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意见》尤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出了问题,攻坚任务没有完成,首先要问责省、市、县委书记,问责省、市、县长。

  《意见》还首次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门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各地也要制定部门责任清单。徐必久说,一系列的责任清单形成明确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各个部门都必须按职责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意见》还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清单,并且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落实情况。

  此外,《意见》还要求制定对省级党委、人大、政府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情况、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公众满意程度等相关方面开展考核。

  打响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

  徐必久说,《意见》明确了蓝天、碧水和净土保卫战的目标,布局了主要阵地。

  与之相应的目标数据是,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左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与此配套,《意见》还明确了七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治理攻坚战等。

  徐必久说,其中,打赢蓝天保卫战重中之重。为此,多个部门目前正在编制“3年作战计划”,以实现“四个明显”: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蓝天保卫战的发力点是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

  “碧水保卫战主战场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徐必久说,治水的攻坚目标是,保好水、治差水,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守住水环境质量底线。

  徐必久说,在《意见》中,净土保卫战的重点是防控。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从今年至2020年这3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都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意见》有相当多的篇幅都在布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社会支撑体系,其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又格外浓墨重彩。

  徐必久说,这样的表述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通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大幅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变好。

  这需要“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引导公众绿色生活”齐头并进。

  在公众参与方面,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出台快递业、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规范标准。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提倡绿色居住,节约用水用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率先在政府以及公共交通部门推广新能源车。鼓励公众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徐必久说,这需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