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被犯罪”已九年,“踢皮球”何时休?
时间:2018-06-06 15:26:56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 强  
       “我的身份证号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违法犯罪信息库中,只要入住酒店就会有民警来调查,现在更是影响到我孩子念书。”5月31日,陕西榆林市民王天荣(化名)拨打华商报热线,称9年来自己被公安部门带去调查二三十次,给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6月5日《华商报》)

  明明是“清白之身”,却因为执法单位的错误,成了“罪犯”,并且“被犯罪”长达九年。在这九年时间里,“被犯罪”者竟然被公安机关带去调查二三十次,以至无法申请贷款、找工作受阻、不敢外出旅游,甚至连小孩上学也遇到麻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九年时间里,“被犯罪”者无数次申请更正身份,却被一次又一次当作“皮球”踢了回来。

  “公安部门称身份证不可能重号,这是公安榆阳分局办的案件,让找榆阳分局,榆阳分局称这是榆阳区法院宣判的,榆阳区法院又说是榆阳区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榆阳区检察院最后说是榆阳分局办的案件……”就这样,三个执法单位之间“踢皮球”,你踢给我,我踢给你,形成了一个无休止的“踢皮球”,互相推诿,推卸责任,置受害者的困苦于不顾,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这么一拖拖了九年。更有甚者,即使面对记者调查了解,这三个单位还在相互“踢皮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更正受害者身份,对于受害者来说,是天大的难事,因为难就难在涉及的执法单位相互“踢皮球”不作为,而实际上,涉及的执法单位只要有一个肯为受害者办事,即使是到省里,甚至是北京办理更正手续,短则几天,长则半个月,早就办好了,何至于让受害者苦苦奔波呼号了整整九年啊!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近年来,“被犯罪”事件屡屡曝光,前有海口市民王先生“被犯罪”成一个“毒贩”,不知不觉中背负了案底近十年;后有绵阳男子谢先生“被犯罪”成一个盗窃“盗窃犯”,已经“被犯罪”17年了;如今,榆林市民王先生又“被犯罪”九年。不知道,下一个“被犯罪”的将会是哪一个。上述被“被犯罪”的几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被犯罪”容易,更正身份难!“被犯罪”在于不知不觉中,更正身份却要比上刀山下火海还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同样,作为执法单位,不是不可以犯错误,关键在于知错能改。希望涉事的执法单位能够早一天纠正错误,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让“被犯罪”者早一天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