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波及市民生活的决策,到底是“造福百姓”还是“劳民伤财”,官员说了不算,前长沙市委副书记朱尚同说了也不算,还应该让市民说话。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日前,一封题为《原长沙市委副书记实名揭露长沙市政府劳民伤财2亿元》的公开信引发网络热议。公开信直指长沙市近段时间来在“优化市区环境”中大搞面子工程的做法,认为是“劳民伤财、好大喜功”。公开信的起草者,是今年已82岁的离休干部朱尚同,老先生曾担任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不过,长沙市新闻中心回应称,长沙市委、市政府把社区环境整治一直作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并非心血来潮、搞面子工程,更不是什么劳民伤财。
朱尚同的公开信发表后,当地区政府就曾派区长登门解释,说老先生“有一点没说对”,在煤气问题上政府是为居民考虑的,但记者调查却发现,居民的说法和区长不一样。由此,老先生也更坚定对“面子工程”的判断,因为政府“没有在煤气上补贴老百姓一分钱,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外部装修上”。
一项涉及市民生活的决策,到底是“造福百姓”还是“劳民伤财”?似乎各有各理。但是,官员说了不算,朱尚同说了也不算,还应该让市民说话。
从道理上来说,如果真要造福百姓的话,起码也应获得公众的同意和参与,并且在花费上应该对公众有一个交代。也即,决策要考虑民意,政务要信息公开。如果只是在那里拍脑瓜子决策,按照官员的喜好创建模范社区,罔顾民众的不同意见,则这样的“民生工程”即便是强行推动了,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因此,既然长沙市政府不认同朱尚同的批评,那么,有必要全面公开晾晒一下“优化市区环境”活动,包括整体投入多少,具体用在了哪些方面等,让市民参与讨论。现在长沙有关部门连整个“民生工程”花多少钱都说不清楚,“文明办说是8000多万,区长告诉我是5000万”。信息如此不透明,怎么能说服民众呢?
长沙的问题之所以能引起网民共鸣,并不仅是因为朱尚同曾经的身份,而是类似的“创建”行动在许多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大家甚至都“习以为常”了。这一回,朱尚同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说了一些看似很火爆的话语,其实不过是重申常识而已———城市建设到底该如何搞,文明城市到底应该如何建,要让民众说了算。
城市不是官员意志的产物,而是属于全体市民的公共空间。正如朱尚同公开信所指出来的,“只有当官员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当‘市民’逐步具有‘公民意识’的时候,文明城市就将诞生了。”市民应勇于、善于参与公共事务,但官员更要习惯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多听听民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