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民“举牌”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意识?
时间:2011-05-26 11:08:37  来源:人民日报 

党报:善待“举牌”是一种素养

广州高一学生陈逸华在地铁站举牌反对地铁“统一化”改造,并多次提出质疑,广州地铁回应称改变原方案。“举牌哥”为何能撼动一个浩大工程?“举牌”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意识?此事又从什么意义上启示了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要有“发力支点”

河北读者 张兰军

小小少年撼动浩大工程,其发力的“支点”在哪儿?

一是言之有理有据。无论是工程本身劳民伤财、烟尘污染,还是破坏“一站一景”特色,降低车站识辨性,陈逸华慷慨陈词,不是凭空所想,而是依赖深入的调查,全面的思考。二是持之有节有度。先是通过微博和论坛提出质疑,再是到地铁服务台直陈,直至最终在地铁口打出横幅,收集签名。虽说其间不无偏激,但总体而言,还是冷静理性,有节有度。三是行之贵在有恒。一通紧锣密鼓,一番众人拾柴。从地铁公司首度回应,到陈再次提多点质疑,再到公司主动约见,终于使事情有了“大转变”。

当然,除陈逸华自身的理性、智慧、活力、责任、执着外,地铁公司也颇见风度。美中不足的是,整个过程中,没见“听证”的身影,难觅“制度”的踪迹。交换意见中,只有少年的一腔热情与当事公司的反躬自省。试想,以此工程投入之大、用时之长、影响之广,如果有听证制度,是否也会这般毫无阻碍地面世?而制度化的表达与监督,又不知匿于何处?

现代社会没有“人微言轻”

广西读者 苑广阔

公众对这一事件的肯定,反映着一种良好的意愿。假设地铁公司不理会中学生的抗议,坚持原来的改造方案,结果会怎样呢?结果就是不但要浪费更多真金白银,而且会挫伤包括这位中学生在内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这种看不见的“损失”,甚至要超过经济上看得见的损失。

不管是香港老太一个人“逼停”港珠澳跨海大桥,还是广州中学生一个人改变了广州市地铁一号线的翻新方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现代社会中,没有“人微言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管理,改变社会现实。这样的声音,值得政府、公众和社会共同期待。

要真正告别“人微言轻”的传统观念,不但要允许每个公民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要让他们能够通过这种声音和意见,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公民和政府良性互动的过程,公民积极发声,政府部门积极响应,而这种响应又会反过来促进政府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既应该是公民参与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其受益者。

广东读者 唐昊

虽然“举牌哥”的举动,赢得诸多赞赏。但设想一下,如果是你的孩子要跟类似地铁公司这样的机构较劲,你会支持,还是劝说放弃?相信很多父母会选择后者。的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准则仍是我们的行为底色,怕惹麻烦、怕担风险甚至怕影响学习,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选择。或许,更多的“举牌哥”,就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慢慢磨去棱角、失去个性,对公众、对社会、对他人变得冷淡冷漠。

在这个意义上,“举牌哥”也是对社会的一个教育。你是广州市民,总免不了乘坐地铁;不是广州市民,也可能来到广州用上地铁。而且,从更大程度上说,广州地铁改造的问题,也是一种共性的问题。“政绩工程”的修建、城市文化的流失、公共财政的浪费等等,都会切实地影响到每个人的权益和生活。在社会生活、公共事务中,没有谁“置身事外”。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建设和管理,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好地前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