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八条”、各地楼市限购令不期而至,保障房建设骤然提速,新一轮宏观调控扑面而来。对于房地产市场,国家已有过多轮调控,这次调控主要是限购。同时,政府还加大了保障房建设力度。这等于双管齐下,从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两方面来调控。
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这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其生存发展的“缝隙”究竟在哪里?房价上涨不会停止
安居乐业,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活观念,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老百姓对房屋一直呈现刚性需求趋势。但,中国的房地产目前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它的第一项生产资料即土地是由国家提供的,也就是所有房地产企业都要和政府部门“做生意”,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和走向。
以上两个视角,是解释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本支点。也因此,过早地判断调控的效果如何,尚需时间观察。有一点,就现有房地产政策而言,如果执行得好,绝对能够保障房地产产业健康发展,不会出现太大泡沫。
就房价而言,近期一、二线城市房价会在高位维稳,市、县、镇房价则会快速上涨。一两年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就会推高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水平。整体上,如果中国15年内城市化率要从现在的46.6%,每年1个百分点增长到60%以上,那么,可以预料,房价上涨不会停止。这还不考虑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因素。
地产企业发展模式
今年,宏观调控、限购等政策举措对中小房地产企业形势不利,一些企业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垮台。一个严重现象是,在银行收缩信贷的同时,大量的社会资金通过担保、信托、地下钱庄等渠道进入地产企业。
不过,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房地产企业仍能大有作为。
概括而言,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
投机型(蓝领)。几个好朋友,凑上几百万,在较为偏远的地方买一块地,借街道开发等名义盖起几幢楼,一个小型的房地产公司就诞生了。这种机会如今在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少,但在县、乡(镇)正当其时、如火如荼。其深层背景是,市、县以下,政府招商引资迫切,而土地是招商引资的最重要工具,土地批复手续常常不规范。就笔者所了解,这种情况近来在基层乡镇普遍出现,它也是中国不发达地区“城镇化”中“镇”的一般起步状态。目前,一些中小型房企已开始着手开拓这类市场。
市场竞争型(白领)。这是指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主要靠政府拍地生存的中型房地产企业。它们处于“被动”生存状态,有地就干,无地就停。中国有一半以上的房地产企业属于这类。它们喝的是市场经济的“奶”,下的是市场的“蛋”。面对目前的形势,它们如想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也必须上山、下乡,在县、乡(镇)大展拳脚。
品牌输出型(金领)。主要指中国一流的品牌房企。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或住宅或商业,或两者兼备。它们所到之处,鲜花、美酒加掌声。因而,它们开发的项目大多是所到城市从众多项目中挑选出来的,带有许多优先性条件。
典型的地产公司有万达、宝龙、升龙等。例如,万达的开发项目位置往往由其“挑拣”,政府对其项目的拆迁,常常事先做出承诺,土地、规划等手续办起来基本上是“绿色通道”。在河南,宝龙做中牟市雁鸣湖旅游地产,一口吃下几千亩,条件特别优厚。而作为河南城中村改造第一户,政府部门、银行对升龙提供的支持,其他房地产公司很难望其项背。
政商合作型(红领)。这类开发模式又分两小类。第一类,一级土地运营。这种房企与市、县(区)政府联合开发新区,它们按照城市规划,先期投资道路、绿地、桥梁、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甚至教育、卫生设施,然后分阶段开发政府提供的土地。这种公司置换土地的升值空间大,具有土地开发的主动权,获利常常十分可观。
典型的如东方今典和盛润等。前者据说已在河南9个市、县签约拿下一级土地运营合作项目。在河南,这类公司会越来越多,许多有实力的房企一旦“入门”,如入金山。
第二类就是与政府投融资平台单位合作开发项目。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停止或限制所有与地产有关的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城建、交通、水利、房建等政府投融资公司都处于整顿状态,城市大量基础设施开发计划无法实施,财政对此无能为力。为解决城市发展的紧迫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势必会用土地来换项目。这样就给一些有实力的房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地来源渠道。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模式势必会产生一类政商合作型房企,发展前景无量。
房企新商机
综上所述,无论国家调控政策如何,房企今后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缝隙”和商机。如果做出系统梳理,那么值得研究的将有许多方面。
第一种是参与城市、工矿的棚户区改造。这是唯一一项不受新政影响的地产项目,往往是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在规定期限内务必完成。其优越性远超都市村庄改造。这是新形势留给房企的一条畅通小道。
第二种是房企可以参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虽然利润有限,但旱涝保收,能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
第三种是到县、乡(镇)发展,参与城镇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此间的发展空间极大。其原因多样。由于限购,许多投资者把目标转向县、乡(镇),这些地方由于房价低、升值空间大、投资小,房产销售目前逐渐趋热;而一些谋求创业的小老板,如过江之鲫回家买地、买房,投资赚钱的同时预备养老。同时,由于县、乡(镇)的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大批农民返乡就业,他们在大中城市买不起房,返乡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求。
第四种是与政府或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合作,参与市、县(区)一级土地运营,联合造城;或参与交通、水利等基建设施项目建设。
第五种是开发旅游地产。各个地方旅游景点改造及其配套商业、住宅、别墅综合性项目,机会很多。目前建业已经率先涉足,与云台山、神农山等展开合作,参与这些景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21世纪、兴亚等也已悄然布局。
综合以上“商机”,一条主线极为明显,即积极而密切地关注政策导向,结合地方需求,与有关方面结成“同盟”,这样就能造就万民之福,也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