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爹比儿大两岁”,司法文书为何漏洞百出
时间:2018-04-10 10:50:06  来源:新京报  作者:马涤明 
       “原告:刘某,1970年生”“代理人:刘某,1972年生,系原告刘某之子”。日前,由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法院制发的一份判决书,因出现“爹比儿子大两岁”等数处离奇错误而引来网友围观。4月8日,渭城区法院表示已安排法官修订补正判决书并对此事进行调查。

  如果说,“爹比儿子大两岁”这种错误是写判决书的工作人员“粗心”,那遗漏被告人以及主要证据,将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罚款300元”改为“罚款400元”,一份判决书有近10处错误,就不是“粗心”可以解释得通的了。

  写好一份司法文书,很难吗?应该不至于!包括判决书在内的各种司法文书,都有固定的格式,写作时只要把相关内容填写进去,认真检查有无疏漏、错字,一份合格的文书就完成了。

  即便如此,还是时常曝出错误和奇葩的司法文书。原因不是司法文书复杂,而是某些司法人员不认真。

  在司法的严肃性这一语境下,就算司法文书复杂、不好写,也应该尽全力杜绝错误的出现。一份司法文书是否合格,往小说,关系到判决双方的合法权益;往大说,则关系到司法公正与公信。如果连给公众“交代”的文书都写不好,那公众就有理由质疑,办案审案是否认真、是否严格依法?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司法文书出错俨然已成为一种现象,“早产判决书”“鸳鸯判决书”“奇葩文书”……每一种差不多都能拎出“一摞子”,且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光出来一次。

  不止如此,有些司法文书更涉及司法错误,甚至违法,比如2017年11月10日网上曝出的一份湖北省某县法院的交通肇事案的民事判决书,不但前后责任认定不一致,原、被告竟被“互换”了,结果是“判决车祸受害者向肇事者赔偿”。

  对于奇葩司法文书,其他司法机关不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该看热闹、看笑话;而应以此为“教材”,寻找出错的深层原因,借此警醒自身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并推动相关制度、程序的完善来补足漏洞、避免出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