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8 12:21:0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杨朝清
凉皮成了“老北京小吃”?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在北京南锣鼓巷某餐饮店内,出现了“正宗老北京凉皮”“老北京煎豆腐”“老北京五香肉卷”等冒名的北京小吃。南锣鼓巷商会会长表示,网传图片确实是南锣鼓巷某店内招牌,目前商会正在调查此事,将会对涉事商户进行整改。
在如今这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言必称正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论是无中生有的新疆特产“蓝莓李果”,抑或张冠李戴的“正宗老北京凉皮”,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社会中,商家之所以热爱“正宗”,就是因为正宗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
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满大街的“沙县小吃”,个个都声称自家正宗,但实际上又有几家正宗,没人知道。商家的自欺欺人,无外乎是想忽悠消费者——对于本地人而言,冒牌小吃显然忽悠不了他们;那些前来游玩的外地人,不少人都想品尝一下地道的本地特色小吃,“正宗当地老小吃”的符号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很多人都知道炸酱面、卤煮、炒肝等是“老北京小吃”,而商家拿凉皮、煎豆腐等来忽悠游客,既是一种不诚信,也是对“老北京小吃”声誉的一种损伤,极易构成不正当竞争。滥用“老北京小吃”的身份标签,是让消费者承受了物质损失与精神伤害,往大处看,则极易损伤老百姓对一个城市的信任与情感。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每个人都进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社会化体系之中,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人口流动的加速,不可避免会带来饮食文化上的交互融合;一些地域性强、特色鲜明的本地小吃,越来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逐渐从小众消费变为大众消费。
法国美食家萨瓦兰在《厨房里的哲学家》一书中有句名言:“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美食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本地小吃到了外地之后都会进行改良以迎合当地老百姓的口味。对于一些正宗的食物,哪怕就是完全按照古法制作,也要经受市场的大浪淘沙并与时俱进,否则极有可能会在时代的湍流中渐渐湮没无闻。
美食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推崇,除了其拥有各地的特色以外,还因为美食背后饱含着手艺人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对自己手艺有信心的人,不会用虚构的“当地正宗小吃”来进行信用加持。更何况,在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自欺欺人的“正宗老北京凉皮”也欺骗不了多少消费者,一个一门心思走“歪路子”的商家,难以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