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不经意间,几个“80后”、“90后”突然颠覆了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和之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们的眼中,这是“温室中成长的一代”。“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几乎成为社会习惯性加之于他们的标签。“举牌哥”和“鲨鱼妹”则在改变这种印象。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难道这样的“80后”和“90后”是突然成长起来的吗?肯定不会。其实,在长辈们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已在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生命。如果你没有观察、体会得到,那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长辈们占据了过久的主导地位,并因这种地位而滋生了傲慢和偏见。
一代有一代的生活,一代有一代的光彩。“80后”、“90后”如此迅速成长,进而挑战传统势力,当然应该归功于这个科技、资讯飞速进步的时代。当长辈们习惯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砥砺自己,又常以一种犬儒哲学贯彻于行动之中,希图人生谋得最大实利的时候,他们在少年时代就已能通过网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并已善于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重要的是,传统意味着财富也意味着包袱,纷扰的历史让长辈们纠缠不已,而作为新的一代,他们几乎没有观念束缚。在历史宣告终结之际,他们在新的起点上出发,是否会有崭新的未来虽然还有待验证,但这至少是一条新的道路,而新的道路里必然蕴藏着生机。
从“举牌哥”和“鲨鱼妹”身上,我们看到新的一代高昂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舆论都在称许这是新生代公民诞生的象征。称许里面未必不包含着一种反省:如果个体总是淹没于群体之中,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又从哪里萌芽呢?
新生代公民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并表现,过去我们读出了“自我中心”,现在看来,真正结出的果实倒有可能是“个体价值”。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看重个体价值,这也许是新生代公民最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保证了他们个性十足,不再是脸谱化的一代,不会轻易被格式化,哪怕他们面对的是空前严厉的应试教育。不要将这一特点全部捧为“优点”,但也不宜全部棒杀为“缺点”。“举牌哥”抗议地铁翻新重在反对风格一律被人善意地批评“未免感性”,似乎只有把目光放在物质上才算是理性思考一样。财物耗费就一定比风格一律更具反对之价值吗?这里显然没有标准答案。运用模式化的思考方式,永远无法理解新生代公民。
一代有一代的事业,一代有一代的命运。新生代公民不可逆转地将占据舞台的中心,剩下的只是如何迎接他们的问题。一味打压当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打压只会助长反作用力,也无法迟滞其向舞台中心集结的进程;纠正自不可少,但不应轻易用一种既定而又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去尝试,就像批评“举牌哥”不该只关注风格一样,既定未必是正确的标志。这里需要的更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
在良性的互动里,无论是旧价值和新价值,也无论是传统势力还是新兴势力,都可以讨论,也可以被说服。习惯于和人讨论、被人说服不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正如我们看到的,地铁公司不是在起初的不理不睬之后才开始慢慢学会对话吗?
有人在为新生代公民快速成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悲观,“这种民间力量要真正能发挥实质性作用,路还很漫长”。然而,只要没有停止出发,就永远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