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也许是最容易“烹饪”的食品,虽不是珍馐美味,却能最快地填饱肚子。于是乎,我们无数次一边用塑料叉子挑起泡面,一边看着包装纸告诉自己:这是红烧牛肉、鲜虾鱼板、葱烧排骨……然而,方便面的地位正在逐渐降低。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年销量减少约数十亿包。小泡面折射大转折,方便面销量下降的背后,是人们生活、消费的变化。
方便面销量在中国市场的断崖式下滑,事实上已持续了数年,直至2017年才稍稍企稳。考虑到方便面作为标志性快消品的重要地位,其销量的骤跌注定要被围观和解读一番。而从不同的角度透视这一结果,可能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终端销售格局的巨变,所对应的是产业模式、人口结构、消费观念的显著调整。作为现代社会食品工业最重要发明的之一,方便面从来都不是一种简单的速食品,而素来被视作特定生活方式与社会状态的象征。
有观点认为,方便面销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网络订餐的强势兴起,这一判断虽不无道理,却也未必完全准确。因为,方便面的主要购买者和网络订餐的主流客户群体不一致。网络订餐的确分流了一部分方便面的消费者,但或许并不是造成后者销量暴跌的最主要原因。方便面销量的断崖式下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产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越来越多的务工者选择在本地就近工作。而与此同时,不少低端制造业岗位也加速向外转移。种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之下,直接导致了方便面的主流消费人群大大减少。过去,所谓的“方便面指数”一度被视作折射产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而置于当前语境下,这其中的关联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成立的。
就产业结构、消费观念升级的角度而言,方便面销量的下滑当然可以看作是一个好现象;可是,倘若从速食品行业自生发展的视角去理解,方便面销量的下滑可称为一个经营失败的典型案例:这么多年下来,方便面鲜有实质性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而相关企业也未能通过有效的知识普及、形象公关等,来扭转公众对方便面作为“垃圾食品”的刻板偏见。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关于方便面的各式网络谣言愈演愈烈,其在被污名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同许多行业一样,方便面产业的式微,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时代发展,大势所趋”,而另有一大部分原因则是“自身失误,不思进取”。
方便面销量的断崖式下跌,对全社会来说当然是中立事件,但即便如此,特定的人群还是能从中感受到特殊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