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时间:2017-12-29 10:33:4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子 长 

    对国内电视节目来说,如果说前两年是大伙围观明星们吃喝玩乐带孩子的“娱乐霸屏时代”,那么今年无疑可以称之为“文化年”。日前有媒体盘点指出,从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到眼下正在热播的《国家宝藏》《见字如面》,乃至前一段引发热议的电视理论片《社会主义“有点潮”》,看似严肃的文化、理论类题材,接连受到观众推崇,“几乎承包了一年的行业热点”,这样的“清流变主流”现象,值得行业内外共同思考。
 
  倘若到视频网站上看看《朗读者》《国家宝藏》上不停滚动的弹幕,就很容易发现有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深夜都在等待节目更新,或是看到触动之处打出“泪目”的字样。这或许可以提醒综艺节目的制作者纠正一种偏见,即只有大牌明星才能带动收视率和流量。参照近年一些“大制作”电影遭遇的票房“滑铁卢”,不难发现随着观众对一些炒作者的套路越来越熟悉,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大家对明星的号召力的接纳程度日渐理性,而那些严肃、小众的文化题材,如果用心制作,同样会赢得包括看似兴趣爱好上热衷非主流文化的年轻人认可。
 
  何为用心?在笔者看来,严肃的电视综艺题材要吸引观众,首要的是触及人心。很多人推崇《中国诗词大会》,不止惊叹选手的现场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诗句讲解唤醒了沉睡的文化基因,在观看节目时瞬间触发情感,形成共鸣。而乍听严肃枯燥的《社会主义“有点潮”》,则充分抓住了乌托邦、《共产党宣言》、南湖红船、中国梦这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但未必深入了解的关键词,进而做多维度阐释解读,这比起一些政治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显然更引人入胜。这些或情感,或兴趣的“点”,都是人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目成功的关键。
 
  其次是打通。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好,道路制度也好,都是在有选择的传承和积淀中演化的。今天的人们之所以会好奇“过往”,一定是关注那些融入血脉的东西,就像《朗读者》读的是前人的文字,抒发的却是朗读人现世的情感。类似的,在《国家宝藏》节目里,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技艺的博大精深,更看到了这些“传统”对今天的深远影响,由是才能更加惊叹、震撼。用“过去”来观照“现在”,将“现在”与“过去”合理对接起来,这样的节目才让人更加动容。
 
  最后是创新。文化类节目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理念,终归要通过一定形式来实现。如何让观众更易直观理解和接受,是重要的考验。在《国家宝藏》《社会主义“有点潮”》等节目里,我们看到的创新不止在光影技术的运用,更在于节目的丰富层次。摒弃跟风套路,依据节目内容,以适合的方式演绎展现,这样的创新才会让人耳目一新,才是名副其实的匠心之作。凡此种种尝试,节目看起来当然有意思,自然也就很有意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