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总关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为土地工程事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土地工程技术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短板”。2016年9月,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发出全力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的动员令,土地工程技术创新成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按照“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为“十三五”以至更长时间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划定的“路线图”“时间表”,瞄准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全国土地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目前,我国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开启了“加速度”。
前不久,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多个土地工程技术创新项目榜上有名。其中,《黄土高原特大型煤矿区30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及应用》《垂直差异性显著区土地整治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实践》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组织实施的《低碳型土地整治技术与示范应用研究》《全国耕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法与实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指标办法研究与实践》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黄土高原特大型煤矿区30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大型、特大型矿区生态重建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围绕大规模采矿活动剧烈扰动下原脆弱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典型黄土塬地貌重现的关键技术,重建生态系统、抵御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抗旱涝灾害能力,重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等四大科学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成果支撑了《土地复垦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矿业用地改革试点政策出台。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国每年投资1000亿元、整治土地约8000万亩,对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产生重大影响。开展低碳土地整治技术与应用研究,对于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部土地整治中心等机构组织完成的《低碳型土地整治技术与示范应用研究》,瞄准土地整治工程碳减排、碳储存两大方面,首次开展了土地整治全过程碳收支甄别与分析,开创性提出并构建了低碳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创立了低碳土地整理全生命周期碳收支计量方法,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当下,我国已进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阶段,保护耕地最终要保护健康的生产能力。那么,耕地产能如何界定内涵、如何具体核算?《全国耕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法与实践》项目对耕地质量分等方法和成果进行了深度挖掘及应用的创新研究,在总结土地生产能力现有研究基础上,界定了耕地产能概念,将耕地产能划分为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三个层次。同时提出了将耕地质量相对差异与耕地生产能力相挂钩,科学量化不同层次耕地产能的核算方法。这项研究成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和保护绿色产能等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成果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指标方法研究与实践》基于国家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有关评价考核要求,针对评价指标体系不统一、缺少定量化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和资源环境等效益估算不准确等难点,研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论,发布了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开发了集网上填报复核与实地数据核查相结合的信息化系统。研究成果为《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等国家重要文件制定出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据了解,作为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主力军的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长期将土地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该中心围绕耕地保护、耕地质量建设与提升、工矿废弃地复垦、节约集约用地等重大国家任务,推进土地科技创新与土地整治事业融合发展,开展土地工程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包括完成《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全国耕地质量登记调查与评定”“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应用研究”“土地整理质量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暗管改碱工程技术规范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等30余项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4项国家标准和15项行业标准;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4人次进入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人次进入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中心在节地节水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与应用、土地生态景观功能空间识别与建设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1项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获得国土资源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
目前,该中心已初步建立了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平台;已建立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部级野外研究与观测基地和12个科研工作站,初步搭建了以实验室、科研工作站和野外研究基地为平台的土地整治协同创新网络,并与美国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平台,土地整治研究团队和农用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团队被评为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