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共同富裕
时间:2017-11-27 09:37: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谢佼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为深度脱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记者长期在一线采访调研,走访过上百个贫困村,深感只有共同富裕才能真正改变贫苦群众的境遇。

  要脱贫,先要分析贫困成因。从贫困者自身角度分析,可概括为五因五缺:即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缺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从外因分析,经济禀赋不足、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制约,属于共性困难。

  深度贫困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定范围内的整体贫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诸如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据统计,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而这些最为艰难的贫困村,大多分布在集中连片区域。

  这些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的贫困区域,区域经济相对滞后,靠个体经济示范带动发展,往往缺乏市场基础。如果不谋求长期共同富裕,只对建卡贫困户施策,那些收入刚刚超越贫困线的群众,随时有返贫的风险。

  有这样一件事,某贫困村2016年宣布“脱贫摘帽”,村里一名非贫困户曾忧心忡忡地问记者:“我们村脱贫之后,如果村里再有穷人怎么办?”其他人笑他杞人忧天。然而,这句话代表了群众对脱贫后续工作的一种焦虑情绪——他们能脱贫是有人帮扶,如果贫困户没能真正掌握脱贫本领,想到脱贫之后的路怎么走,他们不免心中发慌。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紧抓住共同富裕的大方向,建立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定框架,才能让群众真正消除对贫困的恐惧。

  深度贫困地区怎样实现共同富裕?从微观层面来看,不妨从财产性分配入手。面对劳动力缺乏的现实,可以加强成员在集体经济体中的股份配置。困难群众缺乏原始资本,对口帮扶要帮扶到户。

  在平均海拔近4千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汉戈村,全村常住的50多户人家,三分之一是贫困户。贫困户甲措家有9口人,除了读书的、多病的,只有两个劳动力。完全靠自己,他们很难脱贫“翻身”。

  这个村紧靠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村里在县政府、州旅发委、对口援藏的成都新都区、金堂县等单位支持下,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建大型户外广告牌招租、改善村貌吸引游客等手段盈利。村集体经济今年已分红3次:年初是油菜榨油销售利润,每户分红75元;4月份是户外广告牌利润,每户分红533元;10月底是花海门票收入、村集体收割机对外出租等分红,甲措分到了1350元。这是集体经济在雪域高原上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好范本。

  有基层干部对记者说,帮扶资金散到每户,只能添置物品,改变不了单家独户老弱病残的现实。村里自建企业,又受人才、资本、经验等限制,难以做大做强。他提出如下建议:能不能把帮扶资金打包成捆,像土地确权一样,明确算到每个人头上,再集中投放到一些高成长型企业里,作为资本入股,让企业通过规范经营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这个基层干部的建议很有实践意义。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家都懂,传统养殖种植行业抗风险能力非常弱,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更弱,现有的农业保险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实施股份为主的财产性分配,依托现代企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抵御单家独户的经营风险。

  从中观和宏观层面看,消除深度贫困的根本,在于破解整体贫困的制约性因素,让经济要素在资源欠缺地区流动起来。

  常见的是对口带动。帮扶地区要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深度贫困地区的资源结合起来,同时做好交通、金融、通信、信息等要素供给,建好基础设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

  在资源匮乏地区,更要跳出区域谋发展。飞地经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麓,区位和基础设施和内地存在客观差距,中国“重装之都”德阳市就牵手阿坝,在德阳绵竹境内共建德阿经济园区,依托德阳的区位条件、工业基础,以阿坝州留存电量和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为支撑,实现合作共建、互利共赢。

  有人担心,共同富裕会不会养懒汉?客观来看,确实有个别地区出现了“扶贫养懒汉”现象,但因懒致贫的比例远远低于因“病残学灾婚”致贫。要让大多数人享有美好生活,就不能因噎废食。

  更何况,懒也不是天生的。个别贫困户安于现状,与村子的整体氛围密不可分。正因为封闭落后地区的村民“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才会觉得当贫困户“很划算”。无数事实证明,通过信息、资本等经济要素供给,达到共同富裕后,人们有条件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只会增加奋发向上的动力,不会坐吃山空。

  简言之,深度贫困地区走向共同富裕,需要思想上突破,把贫困地区的资源与成长型企业的能力和责任相结合。要探索一些自发自愿、互利双赢的模式,审时度势做出制度性安排,把贫困地区的利益与成长型企业的利益相捆绑,形成命运共同体,以此催生系统性的致富内生动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