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广告的功能,将首批19名拒执“老赖”的信息推送到三门峡市辖区十万名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记者从该法院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在此之前,该法院还曾实行定制“老赖”彩铃、执行悬赏保险等多项举措,试图挤压当地“老赖”的信用生存空间。
事实上,像这样利用微信朋友圈治理“老赖”的方式,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民法院不是第一家。上个月,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就已经通过微信朋友圈精准曝光“老赖”的形式,提升了对“老赖”的威慑力。只不过,相比于瓯海区法院的仅给“老赖”周边人群定向推送,此次陕州区法院扩展到了当地所有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曝光更具威慑力。
长期以来,“老赖”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在于其耍赖的成本较低。比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可以采取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方式对本院及辖区法院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但鉴于目前人们对信息获取渠道的转移,这些传统的曝光方式治赖效果并不好,无法形成曝光后应有的社会监督效果。
结合人们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手机,刷微信朋友圈便能获取“老赖”信息,极大适应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击中了以往曝光“老赖”途径有限、效果不佳的痛点,对提升和督促“老赖”履行法定义务能起到较好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在社会的一再关注和呼吁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下,我们的治赖手段不断更新,也取得了不少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无需讳言的是,这样的治赖成绩还远远不够。就这一意义来说,时下“老赖”多、耍赖花样多并不可怕,怕的是治赖的手段匮乏和执行乏力。我们缺的不是治赖决心和法规,而是更多与时俱进的治赖智慧和方法。
这种情况下,再看那些在治赖手段上创新不断的地方法院,其加大的治赖力度和深度,凸显的不仅是治赖决心,更是可贵的创新思维。
期待这样的创新治赖模式在不久的将来被更多地方借鉴;更期待更多地方法院能看懂这一治赖方式背后的积极作为和创新精神,并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出更多的治赖方式,加快构建我国信用社会的整体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