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制定前夕,国外多位知名经济学家被请来出谋划策,有位经济学家 在对“十一五”情况进行调研后尖锐提问:“‘十一五’规划相当全面,评价很高,
但为何什么都没有发生呢 ”
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中国和美国就像“照镜子”
一方面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可以肆意高消费,因为他们有高福 利,“双高”意味着内部经济的严重失衡,也就是所谓低储蓄率、高消费的失衡。 到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这种失衡可以说到达了顶峰,美国居民储蓄率 为零,甚至是负数,这使得经济很难维持长期的增长。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等东亚 国家来说,情况正好相反:高储蓄、低消费。 这两种失衡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形成了互补关系,应该说,东亚国家和地 区利用了西方国家内部的失衡,成功发展了自己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吴敬琏解说,因为西方国家储蓄不足,所以他们能够容许东亚国家和地区向其大量出口,以 获取较廉价的商品,而东亚国家和地区则用西方国家的需求来弥补自身内部需求的 不足。我们可以看到,从日本开始,到韩国、马来西亚等,都是利用这种外部的平 衡,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我们把这种互补关系称作‘镜像互补’,就像照镜子一样,两个人正好是相 反的,两个人各自都很难维持稳定的增长,但这种互补关系使得西方国家在很低储蓄率的情况之下仍能够维持高消费,使得东亚国家能在低消费的情况下仍能获取高出口。”吴敬琏说,有一个比喻他印象深刻,美国内部的不平衡,是东亚国家和地区高速增长的燃料。
脆弱的平衡不可持续
吴敬琏表示,这一脆弱的平衡从长期来看是不可维持的,是会出问题的。比如美国这样一个长期用借债来维持高消费的国家,其长期维持高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呢?美元。美元作为一个主权货币现在已然是一种世界货币,美国利用了这一点,用 发行钞票等办法来维持经济增长。
演讲到此,聆听者似乎颇有同感,频频点头。记者注意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一直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地印纸币,向全球输入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世界各国反对声不断,但似乎没啥作用,抱怨归抱怨,总之不会改变结果,一个主导着世界货币的国家,就是一个话语权最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