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顾晴 报道)10月16日——18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率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调研组在贵州开展“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专题调研。
调研组成员有: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原主任李勇库,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党组书记、副总经理郭涛,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秘书长刘未鸣,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义鸿等。
座谈交流:贵州经验有特色、过得硬
10月16日,调研组刚刚抵达贵州,就立即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当前贵州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情况。座谈会由贵州省政协副巡视员侯辉宏主持。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李汉宇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当前贵州省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情况,以及汇报企业在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独特之处,希望调研组就当前贵州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给予一定的指导。
贵州省发改委总规划师张文伟介绍了贵州省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说,近年来,我省以改革为动力、以文化为灵魂、以绿色为靓点、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遵循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坚持产城互动、镇村联动的路径,按照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方法,大力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小城镇发展新路。通过改革创新,建设活力小城镇,坚持统筹推荐,建设共享小城镇,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小城镇,坚持开放带动,建设开放小城镇,坚持民生为本,建设小康小城镇,使得贵州小城镇建设更加鲜明,人口集聚功能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镇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针对当前贵州小城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张文伟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特色小(城)镇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骥汇报了该委在特色小镇建设所做的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委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产业培育、工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为重要抓手,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增强城镇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人口给予功能,主推全省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优化,实现了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互利双赢。他介绍说,下一步,根据贵州将着力实施全域小城镇建设“3个1工程”,以示范小城镇为引领,精心打造10个世界致命的特色小镇,重点培育100个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强力助推全省1000个以上小城镇同步小康,我委将按照“长短结合、立足当前、着眼全年、谋划长远”的思路,下更大力气转好各项重点工作,实现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互相支撑、良性互动。
贵州省住建厅巡视员宋丽丽在汇报中介绍说:2017年,我省共有乡镇1158个,15个镇列为中国特色小镇,136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10个镇列为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7个镇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镇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3个镇列为全国宜居小镇。2012年以来,我省以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了100个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特色突出的小城镇作为试点,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原则,强力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美,后发优势明显的特点,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吸纳大量农业人口就业,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小城镇发展经验。此外,她还详细介绍了贵州特色小镇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工作建议。
贵州省旅发委发展处副处长陆易成介绍了贵州省旅游+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情况。他说,目前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共有29个景区及8个旅游综合体育全省37个省、市级小城镇级城市综合体建设互融互通互联,逐步形成了以“5个100工程”为依托的“旅产互动、城景互动”发展格局。在仁怀市举办了全省第十一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兴义市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有效推动了仁怀茅台酒镇、习水土城古镇、兴义市泥凼镇、贞丰县者相镇等城镇景区及旅游综合体基础建设和旅游发展,全面展示了贵州旅游发展的新面貌新形象。
此外,恒大集团扶贫办副主任王俊博、丹寨万达办副主任余世和、贞丰县土布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宇娇分别介绍了企业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参与贵州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情况。
在听取介绍后,调研组对于贵州在特色小镇建设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胡存智表示,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特色小城镇专题调研,贵州是第二站。今天听到了各方面很好的汇报,感到很振奋。贵州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很有特色,也很有经验和特点,比如在示范小镇的建设上进一步打造特色小镇,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贵州15个全国特色小镇不仅有特色,而且过得硬。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所做的顶层设计、政府主导以及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不同的建设模式很有贵州的特点,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调研中进一步加深了解。另外,对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的很到位。就企业通过扶贫方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金融支持、产业支持等问题,调研组将在调研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研究。
车迎新说,大家的汇报让我感到农村下一步的发展很有希望,也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特色小镇将成为闪亮点。他建议,针对目前各项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何将各部门进一步形成合力,是需要在城镇化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最重要,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第三,在下一步的农村发展中,资源与资本的运作将是一个新的趋势。通过恒大、万达等企业的介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值得研究。第四,小城镇建设要重视金融产品的融合。
刘强说,贵州特色小镇建设让人耳目一新。另外,恒大、万达、土布小镇等通过企业扶贫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很有特点。贵州将精准扶贫和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做出了很有益的尝试。其次,将产业与旅游结合建设特色小镇也是比较好的成功经验。他建议,如果将不同的特色小镇与贵州已有的著名景点结合起来,打包组合,发展旅游,将会进一步提升这些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他还建议,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环保先行,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思路。
郭涛说,贵州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抓机制,注重政策制定;抓示范,着力重点小城镇建设;抓培训,着重全面建设。结合对浙江特色小镇的调研,他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是小镇建设还是产业建设?他认为应该是小镇建设,这既是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这一点需要从国家层面统一思想。二是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浙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将全省的乡镇环境做了一次很好的整治,改善了乡村的面貌。当然这一工作要做下去,需要产业支撑。希望贵州在特色小镇建设上也能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这也将有利于未来旅游的发展。
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10月17日——18日,调研组先后来到遵义市苟坝镇、花茂村、安顺市普定县兴东大健康产业园、旧州古镇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做法,并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一致认为,贵州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有5个特点:一是政府重视,顶层设计,基础打得好。二是特色鲜明,产业突出。三是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四是整体工作扎实有序,效果明显。五是基本能够利用原有资源进一步发展。
结合本次调研以及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情况,调研组成员纷纷提出建设性意见。
胡存智建议,一要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不仅仅是评审、是推荐,仍然要作为国家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来推进。二要考虑多种力量共同建设小城镇。三要制定适当的机制撬动不同的资金共同推动小城镇建设。
李勇库认为,以当前这样的力度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但特色小镇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时间,是系统工程,急不得,也不能强求一致,千篇一律,否则就没有特色了。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得好不好归根到底是规划问题,并且要搞好衔接。比如,要和土地利用规划搞好衔接、要和小城镇建设搞好衔接、要和产业发展规划搞好衔接、要和生态文明规划搞好衔接。其次,特色小镇一定要突出特色,要有产业特色、建筑风貌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第三,特色小镇要在国家层面出台标准,标准可以从大的方面制定,不用太细。第四,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给予特色小镇扶持,同时加以规划。
刘强建议,国家一定要坚持抓好特色小镇试点,包括政策、规范等等,然后再全面推开,这点非常重要。其次,特色小镇建设仅仅靠国家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进民营资金。国家要有相关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这对小城镇建设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小城镇建设中,产商农住学一样不能少。第四,小城镇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保护好原有的自然风貌,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并且要重视环保问题。
车永新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要强调规划设计,突出特色。要防止浪费。目前,大量的建设都是政府出资,小城镇建设中,要注重推进资本的转移,一方面是城市资本转移到小城镇中来,另一方面是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这会减轻政府的负担,也会支持小城镇产业的发展。避免政府抓了就是特色镇,政府放了就是破烂镇的局面。
郭涛建议,一要提高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意义、要求的认识,要将特色小镇落脚到城镇化的角度,将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落实到以人为本上。二特色小镇要突出特色,首先要体现在地理条件的自然环境上,这样就能把山区的小镇、平原的小镇、水乡的小镇、草原的小镇、海边的小镇区别开来了。其次要体现在建筑风貌上。第三要体现在产业上。第四要体现在文化历史上。三要强调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四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标准,以实现前面三点。另外,这个标准不是强调一致性,而是强调差异性。五是能否将PPP项目纳入特色小镇建设中来。
刘未鸣建议,三部委提出在全国建设特色小镇已经一年多,希望能够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另外,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一些政策方面如土地政策等有所突破,真正能够吸引一些民营资本进入特色小镇,能够办学校、办图书馆、博物馆等,百年之后能够成为这个小镇上的老宅子、大宅了。
蔡义鸿建议,要从国家城镇化的角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角度看待特色小镇建设。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特色小镇建设可能会在解决贫富差距、城乡文明差距等问题上是个很好的手段。其次,土地制度改革能否有所突破。过去,很多的大宅都是私有,由于产权明晰,并且建筑质量很好、有特色,在很多小镇中都保留了下来。十九大之后,能否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通过一些试点,在土地所有权、产权方面有所突破,让城市文明下乡,实现城乡在资本、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全面双向流动。第三,特色小镇建设与以往的开发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大学城等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形态,不是产城分割而是产城融合,如果引导好应该不会出现“鬼城”“空城”“睡城”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