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珠三角地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9%。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3年突破5万亿元,2015年突破6万亿元,从4万亿元跨上6万亿元。2016年珠三角GDP总量达6.78万亿元,占全省合计的79.3%。
在人均方面,珠三角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人均GDP稳步提升。2012年突破8万元,2013年突破9万元,2014年突破10万元,基本上一年一个万元台阶,2016年更是迈上11万元大关,达11.43万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205美元,参照世界经合组织2016年最新划分标准,已达到高等收入水平标准。
在专家看来,这几年珠三角经过持续调结构,经济质量出现明显变化,创新驱动已经初步成型。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告诉第一财经,珠三角这几年通过大力转型,产业比较适应市场的需求,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需都有市场。
广东省统计局指出,十八大以来,珠三角新旧动能实现有序转换,以广州、深圳为创新龙头的“1+1+7”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2.43%提升至2.85%,比全省高0.29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珠三角推动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立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
作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几年珠三角的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珠三角深入实施广东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发挥了主导作用。
数据显示,2016年,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4.9%和32.5%,比2012年提高3.0个和4.5个百分点。新一代移动通讯设备、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2.2%,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肖鹞飞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转型升级起步较早,也较早地体现出了成效。比如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和家电业,其智能化成效明显;而在东岸,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转型成效明显。
在服务经济方面,珠三角力促服务业和消费加快发展,推动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2年突破50%,2016年达到56.1%,比2012年提高4.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0个百分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珠三角的新型城镇化也稳步推进。珠三角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83.84%提高到2016年的84.85%,比全省高15.65个百分点。若与世界银行2016年高收入国家城镇化率(81.41%)相比,珠三角城比其高3.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