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环评的“好经”不能被念歪
时间:2017-09-28 10:44:2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丁建庭 

    一段时间以来,环评制度饱受争议,网络上甚至不乏唱衰声音,认为“环评制度该淡化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对于这种论调,环保部在2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环评制度作为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环评制度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国际通行制度。这项制度的初衷在2003年实施的《环评法》中早已明确,即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在一些基层政府和企业根深蒂固。环评制度的实施,特别是将环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审批条件,有助于引导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环保,并且从源头防范破坏环境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设计上看,环评是必须的,是科学的,是为了中国长远发展的。

    《环评法》实施14年来,环评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让“环评”成为环保部门的“杀手锏”。恰如国家环保局(环保部前身)首任局长曲格平所言:“环保部真正的、最大的权力是环评,因为项目环评这一关过不了,后面什么手续都办不了。”不过,权力如果使用不当,如果监督乏力,就很容易被腐败侵蚀,或者是失去独立性。这正是环评制度被唱衰的重要原因所在。2015年,中央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便指出该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行为大量存在,环评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情况,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不仅导致污染隐患,而且加大权力寻租空间等。倘若这些问题不解决,继续“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环评确实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环评之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理应加强而非削弱,而加强必须从解决问题入手,从改革环评制度开始,确保环评的独立性和公信力。一直以来,环评资源基本被垄断在环保体系内,跟各级环保部门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大多数环评项目都能顺利通过便不足为奇。没有独立性、缺乏公信力,正是环评机构广受诟病所在。近年来,环保部门重拳整治环评“红顶中介”问题,大力推动环评阳光化。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中的8个环评机构,在2015年已经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环评机构也分批分期全部脱离。这是环评迈向独立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去年7月修改《环评法》,不仅压缩了环评审批权的空间,还提高了未批先建的违法成本,进一步完善了环评的制度设计。不难看出,国家正在着力修补环评制度的漏洞,同时也是用行动证明环评制度正在得到加强。

    加强环评效力,完善制度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强化监管。比如,环评造假明显是违法的,但在一些局部区域还是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甚至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环保执法部门“睁只眼闭只眼”,处罚“雷声大、雨点小”,或者甘愿服从服务于基层领导的个人意志,那么即便再好的“经”也会被歪嘴和尚念歪。许多时候,政策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操过程中改了弦、易了辙、走了样,就是因为歪嘴和尚所致。所以说,执行有时候比设计更加重要。执行到位了,才不会背离政策初衷,方能做到名副其实。

    环评制度是部“好经”,只有刚性执纪、重塑公信,才能确保不被念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