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映像”是在一场突发局面下,由企业自主开展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行动,并且事实上成为我国率先成功开展的优秀历史建筑异地拼贴式重建和利用的案例,金阳公司与重庆大学师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开展的探索都是弥足珍贵的。
1、选用新材料
历史建筑拆卸下来的木构件大多年代久远无法使用,且木材强度低、易燃。由于是从推土机下抢出来的老建筑,没有受到文物保护规则的严格限制,反而给选材留出了空间。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支撑材料克服了木构材料的诸多缺点,同时也使室内承重结构减少,室内空间更加灵活。混凝土耐火性能也提高了建筑使用中的安全系数。
2、调整内部空间
改造内部空间满足现代需求是历史建筑融于现代生活的重要途径。以刘家院子为例,“刘家院子”是1930年代砖混两层三合院,首层的层高4.15米,开阔气派。但是二层因坡屋面,两边矮中间低,楼梯间只有1.5米,难于利用。
设计中对空间进行了“取长补短”——将楼板相应降低,使两层空间都舒适,充分发挥商业效应。如今“刘家院子”的二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舒适的休闲空间。
3、修砌工艺
以文化馆建筑为例,其墙面采用空斗眠墙的砌筑工艺,在重建中加以复原,延续原有时代砌筑工艺的同时,原汁原味地保持了建筑风格。
4、现代设备安装
正如前述,老建筑只是一个纯粹的建造工程,最多涉及通风、采光。现代建筑需要配电、通风、供暖、给水排水、消防等多种复合因素。但是现代设备挂在老建筑的墙上颇煞风景,设计者尽量为空调外机安置了妥善的位置,让各种现代设备藏匿其下。
5、增加结构层转换层
商业步行街上部的历史建筑柱网细密,商业街下面是沃尔玛,则要求柱网密度不能过大。结构设计师添加了结构转换层,以巨大的钢混梁承上启下,同时设置建筑群管网设施。
6. 夜景照明
拼接之后的街区,夜景照明手法也与普通建筑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例如,原来织布厂的拱券很有特色,照明就突出了券柱,使得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够清晰地看出;根据不同的部位,老戏台的屋顶采用泛光的照明,文昌巷3号采用了轮廓光的照明。这些不同的照明方式,强化了不同建筑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