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让“人机关系”取代了人际关系
时间:2017-08-14 09:25:31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程赤兵 

    根据工信部统计,我国个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连月攀升。今年6月,人均移动互联网流量达1591M,同比增长125%。如果加上wifi,这个数字将再翻几番。中国联通统计,7月“人均月耗流量榜”头四位为快手、微信、哔哩哔哩动画和网易云音乐。一家德国研究公司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玩手机3小时,“沉迷度”在全球排名第二。

    智能手机火了,手机上网火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新华社报道手机流量新闻的标题是疑问句:是“获”还是“惑”?表达出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带来的爱恨交加的困顿。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上网可以得到极大的生活便利,包括购物、求职、买房租房、导航、订餐、娱乐、学习外语甚至可以工作赚钱;另一方面,大量应用的开发与诞生还带来了创业和就业的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它的“负面影响”似乎也不可忽视:人与人的关系变了,很多人似乎和手机更“亲”,忽视了与家人或朋友的日常交流……

    其实,新事物的发展都是分两面的。它肯定能带来生活的极大便利与社会的飞速进步,当然也会有负面作用,不同的人接受之后,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就拿手机上网来说,有的人耗费流量,换来的是更聪敏、更强大、更富裕、更幸福,有的人耗费流量,换来的则是时光虚度,更加迷茫,甚至还会受骗上当。个中差别,恐怕还是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有关。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传播着海量信息。能保持独立思考方式的人,可以从这些信息里筛选出相对真实的、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并且能由此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能够看到这些信息给自己带来的机会。这些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身体力行,敢想敢干,善于把思考的成果变成生活中的现实。即便是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也善于发现其中的机会。他们无疑是互联网世界的成功者,极好地适应了新技术带来的新世界,消耗流量,对他们来说就是有价值。而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喜欢人云亦云,不会做自己的独立思考,甚至没有辨别信息真伪的习惯。有的人还喜欢把那些鸡汤文或者夸大其词的公号文章,当成正规的“知识储备”来汲取,甚至觉得看看朋友圈就能代替读书学习。这样的人,他们的主观世界往往被互联网变得支离破碎,知识体系杂乱且碎片化。消耗流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对人生的消耗。

    新技术本身并没有错,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关键还是看掌握这个技术的人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去习惯它。是“获”还是“惑”,最终不是取决于手机与流量,而是取决于使用它们的主人。而养成科学的、能够“获取”的思维模式,靠的是知识,靠的是读书,而不是互联网上真假难辨的信息碎片。

    至于“人机关系”取代“人际关系”,其实也是取决于人。能够认识到身边亲人、朋友的重要性,重视与他们的现实交流,人才会更务实、更成熟。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可以适度地把握网络与现实,因为所有网络上获得的东西,都必须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才能让人变强,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