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多地加快布局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开启数万亿级市场空间
时间:2017-06-14 09:53: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林远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今年东部地区发展的“重头戏”。《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广东、上海、海南、福建等东部多个沿海地区近期加快相关布局,纷纷出台规划文件或申报示范区,海洋经济数万亿级的庞大市场空间有望打开。

  作为海洋生产总值已连续21年领跑全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广东省几天前正式出台了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年增长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并将围绕海洋经济培育超100亿元规模企业达20家,超500亿元产业集群达10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规划提出,优化沿海空间开发战略格局,提升沿海经济发展协调性,打造广东黄金海岸。

  广东省之外的其他沿海地区也都在加速布局海洋经济。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海洋局了解到,该市目前正在申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未来要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据上海市海洋局局长白廷辉介绍,上海全市年海洋生产总值已达到7311亿元,约占全市GDP的26.6%,未来要借助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推动船舶和海工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扩大开放,积极争取海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落户上海,打造“蓝色总部高地”。

  而根据上周公布的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入围名单,除了上海市的浦东新区外,宁波市、深圳市、海口市等多个城市都有入围,并有望获得数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此外,海南省已于上月全面启动海洋经济调查,要摸清该省海洋经济的“家底”;福建省更是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发布了“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提出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升至8.1%。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466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接近9.6%,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海洋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经济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海洋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年两会期间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东部率先发展方面,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促进海南等沿海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今年5月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为7%,较2015年接近6.5万亿元的海洋经济总量将有较大增长。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多位专家表示,在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更优越的区位条件、更雄厚的经济实力、更开放的产业结构以及更强大的技术实力,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十三五”期间,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滨海经济新区。具体来看,要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上述地区的辐射作用,带动东部沿海地区海岸带、近岸岛屿、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开发的同步整体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公布的规划中,都着重提出了发展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拉动海洋经济的意义,并进行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对此,吴琦表示,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立足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并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此外,要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重点扶持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快形成海洋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