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引才项目竞相发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澎湃而至。(2月22日新华网)
这几天杨振宁、姚期智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放弃外国国籍的消息几乎引爆整个朋友圈,让很多人目瞪口呆。其实公众的惊讶一方面是缘于两名国际著名科学家的选择,更重要的则是惊叹国内的人才环境、科研条件和配套政策。正是有强大的软硬件配套支撑,全球人才争先回国逐梦中华。而随着“千人计划”的实施,中国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为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高端人才归国创业何以蔚然成风?首先是缘于国内一流的人才环境。梧桐长成材,方得凤凰来。吸引一流的人才,需要配套一流的人才环境。为广纳天下英才,中国无论是工作硬环境,还是在用人软环境上,都下足了功夫。比如2016年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科研、教育、居住、待遇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配套服务。过硬的人才环境,十足的诚意,必然吸引天下人才纷至沓来。
一流的人才更需一流的科研设施保障。毋须讳言,很多时候顶尖人才不愿意回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国内的科研条件较差,让自己在竞争中落伍。为解除这个后顾之忧,国家在科研设施保障上,投入大量资金、花费巨大精力。比肩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为顶尖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遇和上升空间,帮他们大施拳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进而结出更多科技之花。
顶级人才更需顶级的服务措施配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函。而配套这份邀请函,相关部门制定了详实的配套措施。比如在科研环境上,比照国际科研机构模式运作,打破了传统科研管理的预算申报、考评标准等束缚;细化人才居留、社保、户籍、子女教育等便利措施,用贴心服务向海外人才敞开胸怀。而这些配套的服务措施配套,也让顶尖人才如鱼得水、潜龙飞天。
破除体制藩篱助更多人才“凤归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这无疑为人才工作指明方向。而要做到使命必达,相关部门就不能为当前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破除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助顶尖人才“凤归巢”,为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