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五大战略规划和五大战略平台,给河南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而言,战略叠加效应是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
中原城市群成为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平台
2016年,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等相继在河南落地。
然而,临近岁末,河南收获的大礼包依然源源不断,这不,兰考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而郑州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就在2016年末,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原城市群规划后,今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又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标志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短短一年的时间,这么多的战略规划和平台获批,为中原的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形容中原城市群的优势时,有这么一条,“城镇体系完整。中原城市群拥有特大城市郑州和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城镇空间聚合形态较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0%,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
并且,对于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此次规划也提出两大目标,第一就是,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6%,并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
而远期目标则是,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快速上升,人口与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不难看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反之,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也为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在专家看来,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就要求在某一区域内实现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这就需要通过新的整体发展战略来推动地区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而通过城市群的打造,也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发展;同时,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发展功能,促进合理分工。而从城市群内部看,由于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各不相同,也可以避免出现过去各城市没有特色、“千城一面”的局面。
此外,《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格局,要“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
对此,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张占仓认为,这些城市之间各有特色,城市之间分工清晰,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协作大于竞争,这就形成了体系。之后各城市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作关系。
再上台阶河南城镇化明显提速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并要求河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打好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张牌”。
近年来,河南也一直在围绕着如何打好这“四张牌”而努力。而作为“四张牌”之一,近两年,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下了大工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今年河南的“两会”上,从陈润儿省长做的政府报告中,不难看出,2016年河南是如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启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依法解决无户口人员的登记户口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这些手段并举,使得目前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48.5%,较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而就在去年10月,河南省统计局同样也发布了一组数据。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十二五”时期(2011-2015)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到2015年年底,我省总人口10722万人,790万农民变市民,城镇化率达到46.85%。
根据报告统计显示,2015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4441万人,比2010年增加790万人。“十二五”时期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85%,比2010年提高8.03个百分点。
其实,多年来,“基数低,发展快”一直是河南城镇化一大特点。近年来,我省城镇化发展速度高于全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年缩小,由2010年相差11.1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5年相差9.2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去年11月份,河南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8条实施意见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其中,鼓励各省辖市、县(市、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凡在城镇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包含租赁房屋)的,不受房屋面积限制,均准予入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农村升学学生和参军进入城镇、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合理设立集体户口,方便符合条件但无个人合法房屋产权的人员进城落户。并且,鼓励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缩小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避免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脱钩。
此外,还有将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政策,实现全省范围内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推动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平等享受待遇等一系列措施。
而近日,根据河南省公安厅对外公布2016年全省治安管理工作大数据显示。全省全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300万人,占全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五分之一;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14.5万人,29项户政管理业务实现网上申办,是全国将户籍办理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的4个省份之一,全年共受理10万余人户籍业务办理申请,办理各项户籍业务5万多件。
机遇之下新型城镇化如何加速推进
去年12月8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揭晓,河南省鹤壁市、新密市、登封市、长葛市入选。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各试点地区要按照批复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到2018年取得试点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而在此以前,洛阳市、禹州市、新郑市和兰考县入选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濮阳市和长垣县入选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至此,我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已达到10个。
为何会成为试点,这些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好的经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以登封为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了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生态水系建设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并且通过PPP模式,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此前表示,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的大幅提升,全面改善市民生活居住条件,加快登封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并且,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登封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共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污泥处理、燃气气化工程和供暖民生工程等16大项目,概算投资总额高达350亿元,约是“十二五”时期的7倍。
就在今年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公布,其中提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模和结构,统筹全域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此不难看出,在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的过程中,在城市管理水平上台阶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不仅如此,如何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快城市间的融合,对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前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成新郑机场—郑州南站、郑州南站—登封—洛阳、焦作—济源—洛阳、郑开延长线等城际铁路,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核心圈、1小时紧密圈。
河南省将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繁忙路段拓宽改造,提高跨省通道和城市群核心圈加密路段、紧密圈联通路段综合运输能力。
此外,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如何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也至关重要。有专家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产业融合,实现差异化发展;其次是人才深度融合;然后是企业之间,在郑州以外的城市设立分厂,产生联动;最后还有政府合作,包括交通、旅游、产业可以统一对外宣传,甚至在社会方面也可以有深度合作。此外,各城市之间还可以共享资源和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