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排队现象锐减,但银行似乎是个例外。随便问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有无经历过银行排队的事,恐怕少有人说没有的。近日,广州一位李姓市民到银行办事,足足等了两个小时,一气之下通过媒体曝光,引发许多网友的热议。
诚如网友所言,“到银行办理业务,排队是常事,不排队才是怪事”。据广州市消委会发布的银行业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称,排队时间长是顾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志愿者的体察显示,从排队或取号到柜台办理业务,平均等候时长超过30分钟的银行网点比例超过三成,最长的竟达213分钟。
银行业的排队现象,早年也曾有过,经媒体多次曝光及舆论呼吁,情况大为好转。但近年却又开始“故伎重演”,尤其是在几大国有银行,排队现象更为突出。任顾客排多长的队,明明有N个窗口,办理业务的却只有一两个;有时,前面只有七八个顾客,却要等漫长时间才轮到,原来,持有VIP卡的客户,可以随时插队。
有人说了,现今银行多过米铺,为何不用脚投票呢?许多中小银行的服务好又不用排队,为何不去?这确实是条路子,有些顾客可能也这样做了。问题是,许多人的工资卡都在这些大银行开户,这可由不得自己,总不能每次发了工资,就来一次资金搬家,又存到中小银行吧。况且,假如单位或住家旁边,没有中小银行网点又怎么办?
于是,时常看到一些急躁的顾客,冲着银行员工怒吼:“为什么不增开个窗口?”是啊,对银行来说,解决排队真是鸡毛蒜皮的事,增加个把人手,多开个窗口就行了。但这些银行的人似乎都是慢性子好脾气,任顾客等得火烧眉毛,硬是“没看见”。
当然,这事似乎怪不得银行基层网点。增加人手,多开窗口,但网点也需有人手可增派。近年,即使国有银行,大多也成了上市公司,这就要有绩效考核,要控制人工成本。问题在于,人工成本的控制恰当与否,是否把“减员增效”的目光只盯着一线员工?虽说各种自助柜员机可弥补人手不足,但毕竟很多老人用不了那些玩意,假如配个引导员,帮助这些“困难户”,岂不就解决了。
只是,假如银行的经营理念就是不管不顾排队的大多数,那就另当别论。有人信奉所谓“二八定律”,即20%的高端客户创造80%的利润。所以,只要服务好两成贵宾客户,其他八成普通客户就随他去了。这或许正是眼下各银行都把客户分为三六九等的理论依据。但是,这种经营理念真的就天经地义,完美无瑕?
《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中规定,银行应“保证营业网点适当、合理地安排营业窗口和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客户等候时间,切实解决客户排长队的问题”。这可是2005年由40余家银行行长们共同签署的行业自律公约,白纸黑字,难道只是一张废纸?
银行固然要讲成本控制,但如今哪个行业不讲呢?作为服务行业,也需有起码的服务意识吧。不知这事该谁来管,消协,抑或银监会?假如行业自律失效,总该有个主管部门来治理一下让百姓头疼的行风吧?